第六百一十七章 蕃朝來朝儀

禮部平日裏常規事情多,各類祭祀台面上是很重要,皇帝從不否認這一點,就是這大部分的事情引不起皇帝的重視。反正該怎麽辦翻翻前朝實錄就有,實錄查不到就再往前面的朝代倒騰。

禮這個字,嘉靖皇帝怕,而正德皇帝是最不應該怕的,放眼千年歷史,他的皇位合法性也屬於第一梯隊了。

但正德五年的這個春天,禮部尚書王華卻接了個‘大活兒’——接待外國使臣。

明代早期尤其是朱棣時代,藩國來朝的情況比較多,還仿照南京的會同館,在北邊也修建了一個。

而在諸多的禮儀中,其中一條是要所有的外國使臣先學習明代的宮廷禮儀,熟悉了這一套禮儀之後才可以入宮覲見。

朱厚照手裏拿著王華所上的《蕃朝來朝儀》,本著外交無小事的原則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看完了之後就對其中這一條有些‘小想法’。

“大宗伯,何為熟悉宮廷禮儀?”

王華倒也實在,說了句關鍵,“宮廷之禮,主要就是君臣之禮。陛下乃天子,是天朝上國的君主,這些海外島民遠離中原,若不加以訓導,臣恐其入宮以後有僭越之舉。”

“嗯……”朱厚照拖著長音,他是在思考。

這個問題其實蠻難解決的。

所謂君臣之禮,就是要跪拜。

你要說王華講的沒道理吧,那也不是,霸道雖然是霸道了點,但本國的臣民見到皇帝都得跪,外國的人來了不跪?外國人是本國人更高貴?

可你要說他有道理,這種硬杠杠加在前面,肯定是會影響大明的對外交往。

大明現在說到底就是個東亞霸主,又不是地球球長,琉球、日本使臣來了,那的確該跪還得跪,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後面的荷蘭,那也是稱霸一方的,誰給你跪?

實際上,歷史上我們的祖宗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問題,他們采取更為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你他娘的別見了。

一般來說,也有不在紫禁城召見外國使臣的辦法,不過國與國交往,儀式感很重要,不在紫禁城似乎也不大對。

這左右為難得朱厚照也開始撓頭,所以他也直接問了,“若是個別國家的使臣不願意跪的,怎麽辦?”

王華眉頭都不皺的,“那便不能入宮向皇上遞交國書,大明也不認其為藩屬國。”

“能不能改為單膝下跪?”

王華擡了擡眼,“陛下,禮不可廢啊。”

“只是朕和你論一論,若是真的出現那種情況,能不能以單膝下跪作為一種辦法。難道,大宗伯要因為使臣不向朕下跪,便興兵伐他們嗎?”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莫非王臣,不行跪拜之禮的使臣,大明要怎樣稱呼他的國?兄弟之國?那麽,誰是兄,誰是弟?”

朱厚照開始腦袋瓜子疼,他就害怕老儒跟他論這些沒有用的道理。

而且,這我居中原為正統,爾在邊疆為蠻夷的思想,真的是十分霸道。它的內在邏輯就是我高你一等,你不該和我講道理,你能被允許得皇帝接待那是無上的榮光。

這叫什麽?

叫君恩!

因為是第一次,朱厚照也就不去改太多了,後面如果交往多了,再將一些不合時宜的做些刪刪改改。至於剛剛爭論的,他也是‘舉手投降’。

“先這麽著吧,聽平海伯的意思也很快了,你的這份奏疏朕都同意,下午以後早些做準備。就是會同館以往是兵部主管,禮部協管,朕覺得不合適,還是由禮部主管吧,這些使臣的安全由兵部協管便好了。”

“是,微臣遵旨。”

朱厚照食指點了點禦案,“還有一條,差點忘記。朕要派顧人儀出海,大宗伯也聽說了吧?”

“是,老臣已有耳聞。”

“商人出海、官員也出海,日後我大明與西洋諸國的交往會日益增多,這一應事務朕肯定會加在禮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咱們雖然不和他們打仗,但與其交往總要了解他,知道他們國家的情況,明白這些人與咱們漢人的脾氣秉性有何差異。

朕以朝貢貿易為例,為什麽早年間琉球國和日本國頻繁的向咱們這裏派使者進貢?因為他們了解我們,知道大明好面子,他們進十兩,咱們要還三十兩、五十兩,這種買賣誰不願意做?反過來也是一樣,琉球國、日本國又是什麽特性咱們也要知道。

朕講這番話什麽意思,大宗伯不必妄自揣測或心生不解。朕可以告訴你,朕,不會拿本國的民脂民膏去結外國之歡心。不管你們儒生眼裏朕是怎麽樣的,反正朕話撂在這裏了,有那多余的錢財,拿去喂養喂養大明自己的百姓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