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張璁跟在皇帝身後轉述了靳貴的那一番想法。

朱厚照背著手沉思,其實張璁的問題提的很現實。

大明朝已經一百多年了,土地兼並尤為嚴重,這裏面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團亂麻,復雜的不得了,一旦清丈田畝,就相當於把這個盒子打開。

這得是多少的問題?

光是想想朱厚照就覺得心驚,可惜他歷史不算精通,只知道張居正搞過清丈田畝,但不知道他具體是如何做到的。

“秉用,朕思來想去,你這個只丈田,不問事的法子,大概是不行的。”

張璁略微震動,“陛下……”

朱厚照的打斷了他,“你先聽朕說。朕明白,你是覺得天下士紳力量太強,若是朝廷強行丈量,翻出了裏面的問題還要進行追究,那必然處處遭到反撲,丈田本身也進行不下去了。是不是?”

“陛下聖明。”

“哎。”皇帝嘆了一聲氣,“可你覺得民告則管,民不告則不管這有意義嗎?”

“臣不解皇上之意,為何沒有意義?”

“朕身在九重,都聽人說過皇權不下鄉。地方豪強劣紳在鄉間稱王稱霸那麽多年,除非是完全活不下去,否則有幾人敢告官?”

張璁被問得說不出話來。

“到最後,朝廷就是助紂為虐,認了豪強之家所侵占的土地,還將這些土地編在了新的魚鱗圖冊之上,幫助他們進行了確權,丈一次田,反而是將過往的違法行為全部合法化。”

“皇上,大明疆域萬裏,全國上千個縣,各類兼並行為不知凡幾,其中善惡也不一定好分,若不如此,臣只恐反民四起。”

“民是不會反的,豪紳才會反。”

但是‘小資產階級’是有軟弱性的。

這最後的一句話朱厚照沒講,講了這些人也聽不懂。

“還好你今日來見了朕,朕話說在前頭,這個辦法萬不可用,你要麽堂堂正正,這樣一來總算為普通的百姓謀了利,豪紳就算不滿,但百姓得利,他們便起不了勢,似你那樣,百姓有苦不敢言,豪紳對於丈田又心懷不滿,反而是兩頭都得罪。

天下的難事,沒有一件是不強硬、不流血就能辦成的。清丈田畝時,主動上報隱田可以不予追究這倒不關鍵,做了也就做了。可你說的頭一條不行。”

張璁抿了抿嘴唇,他本來還被靳貴說服了呢。

朱厚照則奇怪,他印象中張璁也是那種手段狠絕的人,“是不是有人和你說了什麽?”

“陛下目光如炬,這是靳侍從和臣商量得來的。”

這麽說就好理解了,難怪。

文人總是這樣,喜歡動那個心思,耍些個小聰明,做事情和稀泥,風格上喜歡和光同塵,總覺得這樣圓滑一下事情才好辦,然後將之稱為智慧。

實際上這種智慧是要分情況的。

丈量田地是真金白銀的利益之爭,可以和稀泥的空間是很小的。

“山東的情況是最好的,你先在山東試丈量一次吧。說得都對做起來全錯,那也沒用的。先試試看效果。”

“是。”

朱厚照的眉宇之中也不免憂愁。

封建王朝除非是剛開國之時,那會兒天下大亂,剛剛勘定,加上人少地多,而且新建立的王朝軍隊絕對強大,所以推這些事還是可以的。

可一到後面就很難完成。

他當然也知道,丈量田地之後會把很多凹糟事都翻出來,這些事都要妥善的解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囫圇吞棗,反正帶著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了的說不定也就混過去了。

不過關鍵在於朝廷的態度。

態度不能軟,這件事反抗的力度極大,不以雷霆手段震懾住大部分人,專心對付小部分人,那才會出大問題。

“先山東,然後順著往南丈量下去,不配合的都抓起來,或殺頭或流放,這些人家的田畝全部沒收,但不要充公,留下來分給無地的百姓,盡量讓老百姓能有地可耕,否則這天下遲早是要亂的。也只有打出這樣的旗號,這件事才推得下去,否則地方的豪紳會以為山高皇帝遠,他們那個土皇帝才是真皇帝。”

張璁帶著幾分心思和沉重的心情出了宮。

靳貴等了他半天,見到面就上前行禮,“怎麽樣?成功了嗎?陛下如何說?”

“成功了一半。”

“一半?”

張璁咕咚咕咚灌了兩大口茶,“這件事想得太多,也容易將自己繞進去。咱們就按陛下所說,拿著天下清田令的聖旨,強令地方官員推動丈田,官員不聽斬官員,豪紳不聽抓豪紳!本就是得罪人的活兒,給自己抹個紅嘴唇兒、打扮得再漂亮、話說得再甜,那也是個得罪人的活兒,陛下說得對的,不砍幾個腦袋,這件事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