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楊廷和,革職收押。

古時候大軍出動,不是今天下令,明天整軍,後天出發的節奏,實際上糧草輜重等等東西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

像是永樂皇帝北征,往往需要提前大半年才能做完這些動作。

所以朱厚照在此時下旨當然顯得急促。

這是一條。

但朱厚照自己有考慮過,藩王造反,那是突然而至,先前肯定不會有所察覺,所以沒有準備才算是正常反應。

其次,收拾一個寧王,並不需要像朱棣北征一樣,率領幾十萬規模的大軍。

他此次出征,只會再帶上三萬人,也就是五到六衛人馬,這個規模還是有辦法的。

不過,天子親征在朝堂之上事屬大事,先前各位臣僚並無心裏準備。

從內閣到六部,一眾官員的反對之聲屬於老調重彈,朱厚照並不陌生,他們說起來也極為熟練,總而言之,氣氛開始沉寂起來。

弄得朱厚照只能嘆氣,“朕要親征大漠,你們說大漠無際,兇險萬分,但這內地江西總不至於有什麽危險吧?”

楊廷和則說:“內地確不如大漠兇險,不過江南恰巧有靖虜侯駐紮,調他平叛才是上上之策,更無需陛下勞師遠征,徒耗國力。”

“楊閣老的意思,朕這是瞎折騰。”

“老臣不敢。”

“有什麽敢不敢的,你們怕都是這麽想的吧?”朱厚照不輕不重的嘀咕了一聲,大臣們也在相當程度上默認了此事。

“但朕說了,此次之所以親征更多是為了天下清田令。要讓天下看到朝廷的決心,朕的決心。而且江南一眾在逃的士紳,說起來都是書香世家,忠烈之後,結果呢,朝廷稍征其稅,便要勾結反王,煽動叛亂,令人惱火!

如此說來,這些士紳之家反倒是朕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是該朕供著他們,該朕與他們一道欺壓天下的百姓了!豈不聞太祖皇帝曾言,大明,只有天子當國!除了天下百姓欺辱不得,朕就不相信還有誰得罪不了!就算它是老虎的屁股,朕也要摸一摸!否則,這與唐末之時的藩鎮割據又有何異?你們又當朕是什麽軟弱可欺之君?”

這次若是軟了下去,不敢動了,以後哪個皇帝還有本事動它?這些利益集團還真就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到時候朝廷與它的關系是利益交換,而不是相互隸屬。

這已經涉及到皇權的根本了。

朱元璋以前一直是皇帝坐朝,宰相治國,繼而延伸出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皇權與相權相互節制,這是君臣間的共識。

但朱元璋什麽都不管一腳踩碎了宰相制,其用意明晃晃的擺在世人面前:皇權之前,皆為塵土。

朱厚照將此行用意層次提升,不過這並不足以說服朝臣。

實際上他本來也不準備說服他們,這群老古板,想要說服他們可不容易。

臣子們自然還要再說上些什麽,但天子的旨意還是照常下達,畢竟兵權還沒有人敢染指。

他們說歸他們說,自己做歸自己做。

第二天內閣開始不斷收到聖旨,其中大多不是給他們的。

首先是調兵,天子下令,調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金吾左右衛,共六衛三萬余兵馬出征,這些都是皇帝直屬親衛,也可以稱之為禁軍,平常是要輪流負責駐防皇城的。

其中騰驤四衛是絕對的核心衛,金吾左右衛則是乙級衛所。

這些衛所將官自指揮使而下,包括千戶、百戶等大多出自軍學院,剩余的則出身勛貴世襲之家。

比如周尚文有三個兒子,他的小兒子有些不知好歹,一個虛銜打發了就是,但大兒子和二兒子還算能用,於是便蔭了千戶官,在軍中當值。

守衛紫禁城這種重地的兵馬,忠心和能力有時候是要平衡的。不能光看戰力,如果不忠心,戰力越強,收拾的可能是皇上。

所以其中肯定有一定比例的勛貴子弟。

朱厚照作為明事理的皇帝,只要明晰賞罰之道即可,簡單的說,血脈身份可以確保進去,但不一定能升官。

這就是所謂的做事要懂得變通,不能死腦筋,一個道理認到死。

承平的日子裏,朱厚照也會時常演武檢訓,絕不至馬放南山,

而皇帝點兵出征,不可以每次都只要甲級衛,其實是要在甲、乙之間略作平衡,給乙級衛少一些名額。立功機會雖少,但有。

最弱一級的丙級衛所那責怪自己吧。

除了這六衛人馬,還有皇帝一直培養著的神武衛。

神武衛的指揮使是許進,已經跟隨皇帝十多年了。

這個衛所以人數來論,最多都能稱為半個衛,鼎盛時只有兩千多人,後來朱厚照覺得太多,又篩選裁撤降為一千多人。

這些人每一個都是許進親自挑選,每一個都有單獨的個人档案和背景調查,甚至朱厚照都要親自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