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們這幫飯桶瞧不起誰?

皇帝雖沒有給載垨和載壦封王,不過他們年歲已到,便是要出宮建府,因而就在皇城之西各有一處宅邸。

西城聚集了國子監、醫學館、科學院以及後來用於皇帝給省、府兩級官員培訓的的專門會館。

因為有很多官衙,這裏自然也就沒有南城的嘈雜與喧囂。

載垨和載壦兩個兄弟面畢了皇帝以後,果然生出幾分輕松,他們母親原是親生的姐妹,從小一起長大,所以感情極好。

因而宅邸都求了兩處近的,經常是形影不離。

“皇上怎麽說?”

問這話的,乃是他們的舅舅,當朝靖海侯之子,梅懷古。

說起來,靖海侯梅可甲已經六十多歲,在浙江又操勞多年,就在一年前,他已回京休養,而他窮盡畢生精力所建成的大明南洋貿易公司現在已經換了掌舵人。

按照一般招納人心的手段,這個事情理應由梅懷古接手。

但朱厚照愣沒答應。

他想的不是政治鬥爭,他想的是不能把梅可甲的心血、他的心血以及大明努力多年的海貿成果給砸在了手裏。

梅懷古是機靈,但是掌管這麽大一家公司,沒有一定的經驗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件事接梅可甲班的乃是原總理外務官顧佐。

顧佐其實也六十了,不過他身體尚可,老當益壯,有的人一會兒這裏病、那裏痛,顧佐幾乎沒有大病過。

正德初年時,他曾任戶部侍郎,後按照聖旨創辦少府,之後統管總理外務部,正德十四年,朝廷開發台灣,軍港、墾荒等多樣事情一齊發力,於是派他出京督辦,正德十七年回京繼續掌管總理外務部。

正德十九年,天子將其調往杭州,全面接手如今已是龐然大物的大明南洋公司。

而總理外務部則交到了嚴嵩的手裏。

這件事也是從去年到今年,朝中最大的事情之一。

大明南洋公司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朝廷第一官營公司。早年間,在開馳海禁和清理京畿屯田的時候,公司的股權曾面向勛貴、朝官進行分售。

最早是一分一分的,也因為人多,所以實在有些雜亂。而且有的官員、勛貴犯錯了,家產全部沒沒收,也會帶來股權的變動。

次數多了麽,弄得皇帝和梅可甲都搞不清楚,哪怕是專管這方面的財務,也要仔細梳理一下才行。

正德十三年,朱厚照為了促進公司發展,從上到下對公司股東進行了梳理。

整體上呢,大明南洋公司分為三個股東,朝廷,也就是戶部獨占五成一。

剩余的四成九中,有三成歸屬一個特別的機構,叫大明勛貴委員會,名字通俗易懂,不必多言。

當然這個具體的比例,在當初清理的時候肯定沒有那麽剛好是五成一或是三成,但相互之間可以買嘛。

皇帝開口要他們交易,誰還能拒絕?

這個委員會是個實體,也就是說他在少府的企業管理司有獨立的編號和行政代碼,它在京師、杭州、台灣等多處還設有辦事處,裏面是有員工的,而且在它之下又設立了多個實體企業。

至於具體幹什麽?

聽旨意行事。

沒錯,這個委員會中皇帝本人也是其中一員。

這個委員會所擁有的股權,朱厚照不碰,但是他要在裏面存在。

為什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勛貴也要接受皇帝的統領。

而朱厚照身處其中,不過是完善企業的管理和行事邏輯。

至於具體幹什麽……

比如說某某勛貴犯錯了,那麽他所占有的這部分股權就要收回,收回之後由委員會代管,分紅代收。如果有新的人封爵,或是有的人升爵,那麽這些部分就可以作為賞賜。

當然了,這是原則,具體還要更細。而這些事情怎麽定,都要通過皇帝。

也就是說,你的家產也在皇帝的管理之下,這有些強盜,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體系下,你連命都是皇帝的,更別提其他了。

這樣一分之後,也就還有一成九的份額了,這部分最初是一些朝官所有,但官員的流動性遠遠高於勛貴,實在是太亂了。

所以朱厚照後來就將其全部贖回,列了一個公眾委員會的實體,並對外公開銷售。

它面向的人群包括官員、商人、鄉紳,除了外國人,基本上本國的人都可以在當時購買。

但這個實體的管控較之前兩個更加的嚴格,首先是個人及他相關聯的企業所購買的上限不得超過1%,購買了以後兩年內不得隨意交易等等。

也就是說這部分的人基本只享有分紅權,而沒有決策權。

經過這樣梳理之後,大明南洋公司的股權結構能夠保持穩定,不必變來變去的,就算有什麽變化,都由委員會內部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