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巔峰

和他們派出去的向導所說的一樣,

到了每年的冬季,這裏就會下起漫天的暴雪,氣溫驟降,人畜不生。

這是與中原完全的不同的地貌,雖然也有山間谷底,但叢林不生,入眼都是茫茫的草地,而到了雪天則是白茫茫一片,仿佛一個異域世界。

與當地人不一樣的是,明軍都有棉甲,而且為了此次的哈薩克之戰,還特意準備了加厚的棉甲。

這個年頭的人對於痛苦的承受能力更高,有棉甲,有鐵鍋能煮幾塊凍硬的紅薯幹,他們就能在極端的天氣中存活。

明軍在9月打散了大玉茲大小部落,10月即占領了哈什兒城,當地人這麽叫,這是走出天山北麓,開始攀登哈薩克丘陵的一個要塞。

西域總是處於戰爭之中,人類為了求存,只能是修築大小要塞,明軍成功在冬季來臨之前占領了這裏。

如果沒有城池、房屋,人倒還能躲在帳篷裏,但馬匹會大面積凍死的。

現在好了,主帥韓十二郎用著他在陸軍學院學到的知識,帶領他的部隊找到了暫時的休憩之地,同時也是一次休整。

城裏面,有明軍掌握各處要點,同時分批看押沒來得及逃跑的哈薩克百姓。

16世紀可沒有那麽多的人道主義,如果試圖成為菩薩,那就要將為數不多的食物分出去,然後讓自己的士兵忍饑挨餓,當他們失去戰鬥能力,你也當不成菩薩,而只會成為傻瓜。

亡國奴從來都不會成為自由民。

這些哈薩克男人被發動起來去做各種勞動,比如去修補被大炮轟開的城墻,而因為食物被搶,他們大多體力孱弱,在嚴寒之中很難乞活。

哈薩克女人要負責暖一暖輪換休息的士兵的被窩。

戰士們從春天一直戰鬥到夏天,精神緊繃了太久,他們需要一次釋放。

韓十二郎滿足了他們。

吃著搶來的牲畜,燒著搶來的柴火,睡著搶來的女人,當寒潮過去,太陽升起,戰士們這才恢復了體力與精神面貌,並重新成為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軍隊。

這些細節史書上都不會明說,那裏只有四個字:以戰養戰。

也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存活下來,否則等待伊犁的補給不知道要死幾回,萬一路上被劫了,還會支援敵人。

中亞大地上從來如此,若是明軍失敗,下場也是一樣。

等寒潮過後,韓十二郎下令整備軍隊。

重有千斤的十六門炮現在有了哈薩克男人來拉,火銃子藥被消耗一半,尚且能用,紅薯幹吃了不少,但搶到了臘肉,雖然硬,口感差,但至少有得吃。

“大帥,大玉茲被打散,又過了那麽長的時間,西面的兩個大部落和塔赫爾汗一定會收到明軍進攻的消息。按情報所說,假若這個塔赫爾真的是個瘋狂且目中無人的人,他一定會率兵迎擊。”

韓十二郎的帥帳裏升起了炭火,這也是他們攜帶的物資,南京的人在糾結打安南打不了富裕仗,什麽叫富裕仗?這就是。

預期塔赫爾汗會來迎戰,這是兩個月前就開始有的判斷,但距離遙遠,又來了幾波寒潮打斷了這個進程。

不過,該來的總會來的。

尤其明軍仍然在向西北進發,這個地區已經是巴爾喀什湖以南區域,屬於哈薩克人相對聚居的地方。

“主力來了更好,省得這樣拖下去。”韓十二郎啃了一口生硬的烤熟的肉。

本來一切還好好的,結果忽然有人沖進來,大聲稟告:“大帥西北方向有敵襲!”

賬內的三個副將都站了起來,“敵襲?這個時候?”

五六萬人的部隊在平地上鋪開是非常寬闊的,一個角落裏的動靜,帥帳在第一時間的確有可能不清楚。

“慌什麽?”韓十二郎輕輕撇了一眼,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將領,帶領全軍在野外作戰,怎麽可能沒有應對突襲的計劃?

他問:“敵人有多少人?”

“目視約有七千到一萬人!”

有個副將說:“這個規模,不像是散掉的部落小規模侵擾,估計是更大的部落的試探攻擊。”

“被襲擊的是哪一部?”

眾人向沙盤走去,“西北方向,應該是第二軍第三衛的右翼騎兵營,那個千戶我知道,陸軍學院正德十七年優秀畢業將領,姓林,叫林堂,作戰極其勇猛。”

韓十二郎摸了摸下巴,“一次突然沖鋒絕不會沖散我們的陣線,先調動大炮,轟敵後方,三輪齊射後,令第三衛在左右兩翼各投入三個千戶營包抄攻擊,減輕右翼騎兵營正面壓力。第二軍一、二兩衛做好追擊準備。第一軍,隨本帥壓陣。”

“只壓陣,不上嗎?”

“等等他們的主力,急什麽?”

明軍的大炮在這次戰鬥中發揮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僅僅是攻城,在戰場上轟上那麽幾輪,就能給敵軍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