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奠定格局

巴爾喀什湖並不遙遠,明軍將士將軍旗帶到了湖畔。

這應該是湖的西部,湖面寬闊,湖水淺淡,說起來這是一個半鹹半淡的奇怪湖泊,而西部得益於伊犁河等諸多河流的滋養,湖水清澈甘甜,滿載著生機與活力,遠處有雪山皚皚的天山作為背景,蒼茫,美麗。

朱厚照前世也沒有去過這裏,

這輩子大概一樣不太可能。

他只能借助將軍們粗陋的文字,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在腦海之中勾勒出它的風華絕代。

前兩天,陪著五皇子載壡讀書的時候,孩子問過一個與此相關的話題。

夷播海遠在西域,那裏建不了長城,將來敵人再打過來,怎麽防守呢?

朱厚照回答:繼續戰鬥。

不錯,其實打出嘉峪關就存在這個問題了。

因為西北地勢開闊,打出去就會面臨新的防務壓力,相當於破除舊的戰略困境,就會面臨新的戰略困境,所以在西北沒有什麽政治平衡與軍事平衡,它從來都是動態的,只能隔上三五載打一次。

若一直強盛,像是大唐,還能繼續往西打到巴爾喀什湖西面,如果衰敗,那就退回來。

就這麽簡單。

實際上哈薩克汗國和俄國人的戰爭持續了幾百年。就是拼,耗,然後他們最終臣服了沙皇俄國。

所以中原地區的人常常不明白,一個區域一兩百年間大體上的和平,這在亞歐大陸上屬於奢侈品。

“……但是戰爭,往往皇帝是無法做什麽的,古訓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戰爭瞬息萬變,而戰場遠在萬裏之外,皇帝如何指揮,如何掌控?”

載壡被皇帝拉著手行走在外,欣賞梅花傲人之態。

“那豈不是完全的聽天由命嗎?”

“也不能這麽說,皇帝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命令百官協同,為前線輸送糧草、軍餉,更為重要的是選對將軍。當年宋仁宗有一個評語,說他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但你有沒有想過什麽叫會做,什麽叫不會做?具體到在國家面臨戰事時,會選將軍的就是會做,反之,則不會。”

“這便是父皇說的,用人為第一要務,用對了人,諸事皆平。”

“不錯。不過能持續為前線輸送糧草和軍餉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這就是皇帝的第二要務。”朱厚照揉了揉他的腦袋,“就是要治理國家,百業興旺,否則國力從何而來?”

這次他在江南的微服被突然打斷,那也沒辦法了,不太可能再來一次,因為他還有第二件大事。

就是產業大會。

在此之前,負責南洋公司經營的顧佐和浙江巡撫汪獻都到南京來了。

朱厚照帶著載壡進暖閣,一起接見了他們。

這都是老熟人了,汪獻是第一批的侍從,現在也走上高位。

“臣顧佐(汪獻)恭問聖躬安。”

“朕安。”

“皇上,這是這三年寧波市舶司的出貨名錄。”顧佐直接就上了一個本子,

而且還有很強的記憶力,許多數據脫口而出,“過去,自南洋公司貨船出去的主要商品為絲綢、瓷器、茶葉,每年絲綢約在一千一百萬匹,各類瓷器三十余萬件,茶葉六萬余噸,但這五年的顯著變化是棉紡織品異軍突起,而且速度極快,幾乎是連年翻番,今年已出貨總價值高達八千四百萬元,完全超越原來的主力商品。按照當前趨勢,其價值應會超過絲綢、瓷器和茶葉的總和。”

“江南富裕,朕見識過了。”

其實他並不驚訝,瓷器和茶葉雖然價值很高,但畢竟貴啊,而茫茫多的普通人他們只穿得起棉衣。

所以最後不僅會超過這三件商品的總和,更正常的情況,應該是他們的幾倍。

然後棉紡織業會成為一枝獨秀的存在,繼而是種植園不斷擴展,奴隸不斷輸入,直到某天人力都無法滿足,於是突破了蒸汽動力。

這些工藝革命又會帶動戰船、火炮等軍事武器的發展,就這樣形成一個從賣貨到打到你同意我賣貨的格局。

“為何還有四百萬元的香料出貨?”朱厚照看到一個奇怪的東西,“香料在我們這裏也能種植嗎?”

“啟稟皇上。我們香料種植的少,主要還是南洋國家,最近幾年許多商人發現這是另外一條生財之道,所以都在開拓這方面的貿易。統計進來,是因為這些商家是通過南洋公司的貨船出貨的。”

“買進來亦有不少。”

“正是。”

朱厚照腦子裏一下子想到香料貿易、香料群島。

他現在有《明約》在手,完全可以抓住這個超級商機。

“大明的商人是怎麽參與到香料貿易之中的?”

顧佐答:“與棉紡生意一樣,想辦法找到貨源,然後收獲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