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科技與產業

慶親王府。

三皇子也在與自己最信任的文士討論當下朝中的第一大事。

此人姓塗,名僧度,自稱習得帝王之術,而老三素有賢名,於是便投奔在他的門下。

他就在說:“皇上要將科學納入科舉的一章這絕非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自正德初年始,皇上始終都將尋常人不屑一顧的‘奇技淫巧’視為強國的重要手段,如今這般盛世足以證明皇上確實高瞻遠矚。

王爺也是知道的,若沒有火器、火炮之利,我大明海軍、陸軍又如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超越前元的疆域又如何能得來?若沒有連續三代水泥,蜀道之難如何變通途,西域邊塞又如何能一月可達?

為了推動科學,陛下設科學院、置三司會考,賜官身、賞錢財,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連帶著天下官員、商人大肆開辦了各種各樣的學院,培養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所謂人才。但到了如今這種局面,這條道也遭遇了兩個主要的問題。”

三皇子載垚一向信任自己這個亦師亦友的下屬,問道:“哪兩個主要的問題?”

此人微微一笑,豎起一根手指,“第一,需求不足。如今天下的各類院校沒有一百所,也有五十所,每年從這裏走出的人足有上萬,可三司會考每年僅需百人,再加上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學生,如今三司會考的難度絲毫不亞於科舉。

奈何三司會考本身就只是科舉的補充,兩者之間主次不能調換,否則便立時天下大亂。因而三司會考所錄人數不能增多,可大部分人都是想要做官的。由於難以出頭,勢必導致讀書人對院校的熱情消減,從朝廷的角度而言,這於科學發展不利。”

說起來,他自己不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嗎?

老三點頭,“所以在科舉中置科學這一章,便是增出一條出路。”

“屬下還猜測,皇上更加舍不得這些人才,所以想要讓他們通過科舉一途進入官場。”

也有道理。

“那麽第二個問題呢?”

“第二個問題就是沒有計劃,雜亂無章。哪天想到什麽,便開辦什麽。”此人手指虛點,說的似乎又幾分洞見,

“其實這也是需求不足的背後因由所在。若是按需辦學,便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裏面是有文章的,屬下在想,皇上此番改制應當不是終點,而只是起點,畢竟只要意識到這個問題,便會知道只是科舉增項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還要從更高大角度去規劃。”

“如何規劃?”

“首先要理順科舉和院校的關系,屬下以為要進行統一。依照皇上目前的做法也是如此。從今往後,從一個小娃娃呱呱墜地開始,他又要接受儒學教育,也要接受科學教育……”

……

……

因為裕親王稟告科學院有重大成果,所以皇帝出宮,而且還帶了皇子與主要大臣。

三皇子載垚緊跟著天子,在邊上說:“父皇既然已經將科學增設在科舉當中,那麽科舉一制和三司會考便沒有明顯的區別了。”

“你的意思是將兩者合二為一?”

載垚點頭,“確該如此。這次改制以後,為了學習科學,大部分人就會湧進各類院校,府學、縣學也需增加這樣的先生,那麽多人有了生計,學院便不會衰敗。”

朱厚照贊賞般的點點頭,至少這家夥抓住了其中一個深層次的考慮,

“慶親王還是肯動腦子的。”

皇帝誇獎一句,身邊人不少人也跟著拍了一些馬屁,載垚臉上有掩飾不住的喜悅,但還是謙虛說:“這都是父皇教導有方。”

朱厚照則邊走邊說:“朕一直說過,大明的發展永無止境,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如果我們自己都人自己自己登上了頂峰,那麽再往前走就是由盛轉衰啊,所以當朝者要始終思考如何才能更好。不知你們是怎麽想的,但朕還覺得有不足之處。

譬如說,睿親王與朕講大明的在編之戶數量不斷增長,在以往的觀念之中,人丁滋生此為盛世之相,確實不錯。可接下來呢?是盛世了,然後呢?朕應該帶著這句頌聖之語安坐於龍椅之上了嗎?”

老五上前,“請父皇賜教。”

“只需看這些年的大明就該明白,國力或者說財富來源之一便是產業,產業的源頭是什麽?”朱厚照強調了一下,“是專才!專於某一道或某一產業的人才。雖說有很多影響因素,但根本上還是專才,有專才所以做得出水泥,有專才所以能改良織機,有專才所以能造出更新式的戰船。朕敢斷言,若大明還想如這三十年一般再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其關鍵就在專才之身。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專才。問題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