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霍小玉

那麽多的朝代裏,她最喜歡的朝代是漢唐,泱泱華夏,大國風華,無數後人仰望的樂土。

尤其是,在幾個羸弱的、被打得偏居一隅的朝代襯托下,大唐可謂是空前強大。

大唐的強大,建立在尚武的國風上,開國公主尚能獨領一軍戰功卓越,更別提這個時代的男人了。

所謂出將入相,先是將,在邊將開疆擴土,才有資格回朝競爭宰相。

這種尚武的風氣下,培養了這個朝代特有的自信和熱血豪情,安史之亂這種事情,無論放在後世哪個朝代,都足以讓一個國家亡國滅種,而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後,又延續了一百五十二年的國祚。

可見這個朝代的確有讓後人吹噓一輩子的資本。

然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能讓無數個朝代滅絕的安史之亂,在唐朝這裏,其實是可以用一年時間平定的。

之所有拖著打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為玄宗肅宗的騷操作層出不窮。

作為一個後世人,霍小玉不迷信君王權威,當然,但凡看過封常清遺表的人,對皇帝再多的好感也會減到負數。

她第一次看封常清遺表時,渾身發冷——一個冤死前還念念不忘給朝廷出主意,如何去打安祿山的臣子,玄宗皇帝是如何狠下的心腸,將他賜死?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被冤殺,是玄宗皇帝最騷的操作,若是兩位將軍仍在,安祿山史思明這種蕃將,在他倆面前真的不夠看。

玄宗為國早死二十年,哪裏還有安史之亂的事情?

同理,肅宗的動作也騷出了新高度,自立皇帝,逼死親爹,還讓宦官掌兵權,如果說安史之亂的源頭是玄宗皇帝,那麽肅宗皇帝便是大唐滅國的源頭。

對於這兩位皇帝,作為後世人的霍小玉,心懷敬畏之心才是有了鬼。

如今局勢的最優解,是讓玄宗肅宗兩位皇帝湊在一處,別再一言不合開始秀智商下限。

兩位皇帝都尊為太上皇,立李豫為皇帝才是正道。

不為什麽不立李倓,原因很簡單,李倓有太宗皇帝開疆擴土之能力,卻無太宗皇帝問鼎九五的野心,這種情況下,強行把他推到那個位置,他也會自己走下來,再把李豫送上去。

既然如何,還不如一開始便讓李豫去做帝王。

李豫為帝,李倓為將,兄弟至親,君臣不負,才能徹底改善李唐時不時的宮變,和皇位繼承制。

李倓的營帳裏有筆墨,霍小玉提筆寫字,將李倓的處境報與李豫,至於有意推舉李豫為帝的事情,她卻沒有去寫。

李豫是何等聰明的一個人,一旦知曉李倓的處境,和她打算營救李倓的事情,便能推斷出她的打算。

這種情況下,無言勝過千言萬語。

霍小玉寫完信,裝在信封裏,交給張致遠,讓張致遠派心腹之人送給李豫。

李倓是孤身一人被宦官帶回宮的,麾下的親衛留守在軍營,其中不乏只忠於李倓的人。

張致遠很快確定了人選,親衛領命而去,飛馳的馬蹄蕩起陣陣塵沙。

隨身空間沒有響起警報,代表著此時的李倓是安全的,霍小玉沒有著急回宮,帶著張致遠回到自己的莊子裏。

鄭凈持早起看完霍小玉的心,愁得吃不下飯,手裏握著信,焦急地在屋裏走來走去。

她的這個女兒,看似柔柔弱弱,實則是極其剛烈果決的性格,李益的事情她不是沒有勸過,可勸也沒有用,霍小玉還是險些將命搭進去。

都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昨夜霍小玉與她說的話,也叫她放心不少,終於能睡一個安穩覺。

誰知這安穩覺睡完之後,霍小玉又走上一條讓鄭凈持更懸心不下的路——霍小玉的信上說,昨夜送她回來的人,是當今的建寧王李倓。

皇室富貴,但也要有命享受才行,這些年來,皇室裏的人死得還少嗎?

她可不敢讓霍小玉去淌這趟渾水。

偏霍小玉是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性格,偏她又是一個在風月裏打滾的老人,男女之事再通透不過。

昨夜她打眼一瞧,便明白自家女兒是徹底放下了李益,眉眼裏都是對錦衣明光甲的將軍的欣賞。

這原本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哪曾想這位將軍是建寧王。

皇室裏冤死的皇子公主不計其數,再怎麽富貴也只是一個富貴的火坑。

且皇室之人最薄幸,君不見玄宗皇帝喜歡楊貴妃時,萬千寵愛於一身,可到最後,不一樣為了保全自己賜死了楊貴妃?

兒女情長,是皇室之人最不屑的東西。

鄭凈持愁得不行,盤算著如何去勸說霍小玉。

勸說霍小玉的說辭尚未相好,鄭凈持便聽到仆人說霍小玉回來了的聲音。

鄭凈持連忙放下書信,顧不得整理衣服鬢發,便急匆匆走到院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