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鎮壓

最後的金熊獎不出預料,頒給了《中央車站》,還有一個終身成就獎,給了阿侖·雷乃老爺子。

至此,48屆柏林影展落幕。

但記者們的工作還沒結束,獲獎的各個劇組一出劇院就被一撮一撮的記者團團圍住。

褚青等人也不例外,甚至包圍的記者還非常多,放眼看去,東方面孔和西方人各占一半。

這次出征,港台兩地參展的片子可以說全軍覆沒。所以,兩地的記者只能擠在這個內地劇組跟前挖挖料了。

褚青很自覺地把位置讓給老賈,自己躲到後面看熱鬧。

其實,各路影評人和記者都是處在一種很蛋疼的狀態。

他們原本都不看好《小武》這部電影,寫的稿件雖然不至於惡毒嘲諷,但也是盡情的忽略此片的存在感。偏偏這部極其無聊的電影拿下了兩座獎杯,這可跟關錦鵬那兩座連安慰獎都算不上的獎杯不一樣,實打實的榮譽。

這讓他們怎麽往下接?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麽沒職業操守,德國很牛的一位影評人烏利希格雷戈爾就給予了《小武》很高的評價,並稱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老賈自己聽了都臉紅……

第二天,就在褚青一行人踏上回程的飛機時,港台兩地的媒體已經熱翻了鍋。

香港那邊一個勁地捧,台灣這邊一個勁地黑,截然相反,都借機表達了某種立場。

與之相比,大陸的媒體,特別是北京這個傳媒中心的所在地,卻是異常的安靜。

能在皇城根兒底下立足的傳媒集團,職業素質是次要的,政治敏感度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分分鐘死無全屍,讓你明白這裏的水有多深。

香港剛剛回歸,台灣還在尷尬期,兩地的傳媒報道平民百姓自然看不到,但在某個層面的圈子裏,兩地的各大主要報紙每天早上必須都妥妥地擺在領導的桌上。

這個圈子的定義很廣泛,基數眾多,包含各行各業,各色人等,自然也包括了那些傳媒大佬。

港台的媒體剛剛發出消息,北京這邊其實已經知道了,與之無關的人就看個熱鬧,與之有關的,驚訝一番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

打給誰?當然是廣電總局。

就為了確認一下消息,這部電影通沒通過審查。若是通過了,那OK,直接動用全報社的力量等著第二天鋪天蓋地地宣傳頌揚,若是沒通過,還是洗洗睡吧。

這套規矩,大家都心知肚明,無一例外。

影視圈也是第一批知曉消息的人士之一,大夥在“哎喲哎喲!這孫子誰啊?”的玩鬧過後,瞬間恢復平靜,這種事多了去了,見怪不怪。

陳凱歌憑《霸王別姬》一舉拿下華人唯一一座金棕櫚,葛優憑《活著》也摘下戛納影帝桂冠,還有十八歲的夏雨憑《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威尼斯影帝。

陳凱歌、張藝謀、葛優、姜文……他們的腕兒大不大?那是大咖中的大咖,不還是照樣被禁?

這幾位在國外折騰得紅紅火火,驚得老外給他們發獎杯就跟發大白菜似的,回到國內連個響都沒聽著,更別提你賈樟柯,別提你褚青……

丫從哪兒蹦出來的?聽都沒聽過!

規矩就是規矩,沒有改變之前,誰也不能壞了規矩。

《小武》在柏林大獲成功的消息,該知道的似乎全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也都仍然不知道。

總之,北京的午夜照常到來,這裏的黎明仍舊靜悄悄。

……

褚青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悄沒聲地回到了北京。

大抵上,他回來的一個禮拜之內,除了倒時差就是在不停地吃吃喝喝。

傑克伯從柏林直接飛回了香港交差,余力為倒是一起到了北京,準備呆兩天。老賈他們一幫人在國外吃不好睡不好,德國黑啤那味讓褚青喝得直想吐,連慶祝都沒好好慶祝一次。回到家總算能喝上燕京了,幾個人醉了幾番都沒方休。

老賈說還準備去參加法國和加拿大的兩個小影展,這回褚青就不用跟著了。不過他看老賈心情極好,這算是衣錦還鄉。

黃穎和程老頭又分別給他擺了一桌,算是接風,聽說他沒拿獎,好一頓勸慰。然後他又給李明啟打了個電話,老太太也特誠懇地安慰了他好久,就跟自個孫子被姑娘甩了一樣。

最讓他受不了的也是這個,一個個都挺聲情並茂,催人淚下的。

好意心領了,可我真的沒事啊!

範冰冰也休養完畢,從青島趕了回來,充分體現了那句每逢佳節胖三斤的真理,本來就很肉的臉愈加的綿軟圓潤。

褚青則體會到了另一句真理:小別勝新婚。

因為這丫頭一見他就撲了過來,拽著他胳膊晃啊晃,那叫一個親熱,那叫一個撒嬌,那叫一個膩歪,讓他心裏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