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節 口若懸河

“小沙,你提到了我們漢都在招商引資上存在的一些缺陷性弊病,嗯,我覺得這個提法很好,你說具體一些。”吳國勝忍不住啟口問道。

“嗯,吳市長,我這些觀點未必正確,……”沙正陽得先把態度擺端正,否則就顯得有點兒太狂妄了。

“行了,你說。”吳國勝打斷他的謙虛,“我心裏有數。”

“我個人覺得漢都仍然沒有走出傳統經濟的窠臼,更多的仍然是處於一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吳市長您是搞企業出身的,我也算是搞過一段時間企業,其實搞企業應該是對發展經濟,或者說招商引資最有體會的了。”

沙正陽只簡單的有一個話題就把雙方距離拉近了不少。

“在企業幹,才知道做企業的難,做企業的苦,……”

漢都市委市政府裏搞企業出身的領導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就只有吳國勝一個。

由於對行政工作的不太熟悉,吳國勝擔任了市委副書記兩年,但那是掛職,所以一直有一種遊離於體制之外的疏離感,這也讓他一度很不適應。

應該是從擔任市長開始,他才算是真正進入地方體系中。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用了兩年時間,他才逐漸開始適應現在這種狀態。

吳國勝一直覺得,無論是市委還是市政府這邊,始終有一些領導幹部對自己橫豎看不對眼,總覺得自己不是從所謂的正規渠道上提拔起來的幹部,還經常用什麽“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這種言論來顯示他們的正統。

這讓吳國勝非常憤懣而又郁悶,但遇到這種情形你還不好去和對方計較,唯有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

吳國勝不是那種心胸狹窄之人。

他覺得從基層起家也好,在企業鍛煉也好,都是一種歷練,關鍵在於你要善於學習汲取,通過這些經歷來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拓寬自己的視野心胸。

那種狹隘的把地方和企業對立的幹部,只能說明他們的淺薄無知。

沙正陽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屬於地方幹部,但是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一下鄉鎮就到了企業,而且基本上是一手把企業從瀕於破產帶到了目前輝煌一時的局面。

一個多億的銷售收入不是小數,哪怕是在漢都市裏,一樣足以讓人側目而視。

而且關鍵這家企業還是一家鄉鎮企業,這讓無數一個正處副廳級別的國企為之汗顏。

沙正陽那句“在企業幹,才知道做企業的難,做企業的苦”,一下子就擊中了吳國勝內心深處的共鳴點。

吳國勝發現自己內心竟然生出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整個市委市政府裏就沒有哪個是搞企業出身的,一個說起話來比誰都牛,都覺得搞企業就那麽簡單,有原料,加工生產出來,賣掉就能賺錢,就該給政府交稅,完全還在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在考慮問題。

這讓吳國勝很是惱火,缺乏商品經濟意識和市場經濟意識不說,問題是這幫人還都占據一定位置,你和他探討,他還強詞奪理。

就像現在漢都的招商引資工作一樣,一直低迷徘徊,比起成都、武漢這些地方相差甚遠,雖然林春鳴作風很務實,也的確在很努力的四處吆喝呐喊,但是卻成效甚微。

在吳國勝看來,黃紹棠就是把一個不合適的人安排在了不合適的崗位上。

換一個位置,哪怕是讓林春鳴擔任朱建濤的市委副書記位置,林春鳴鐵定要比這個常務副市長那個幹得好。

再或者說,讓林春鳴單純只幹常務副市長而不要去兼任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主任,再或者你兼任黨工委書記,另設一個專職主任,那也要好得多。

注意到吳國勝臉上表情的變化,沙正陽感覺到自己剛才那句話應該是撓到了吳國勝心中的癢處,尤其是吳國勝眉峰一揚,顯然是很贊許自己剛才那句話。

這就好,現在沙正陽就是需要盡可能快的找到和吳國勝的共同話語,或者說找到切入點,待會兒才能不引對方反感的和對方談條件,在發生爭執時,也不至於讓對方對自己的觀感太糟糕。

現在似乎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們搞企業的,對現在正在逐步步入市場經濟海洋的企業可能最有體會,尤其是像我們東方紅酒業這類鄉鎮股份制企業,產供銷,從原料成本到運輸條件,到水電成本以及人工工資,生產出來之後如何營銷賣掉,還有售後服務,這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沒有那麽簡單,稍不注意投資失敗,企業虧損,那就是大難。”

沙正陽繼續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既然搞企業這麽難,人家投資商在選擇投資目的地的時候,當然要精挑細選,除了我們和其他各地一樣的條件外,你還能幫人家解決什麽問題,還能讓人家覺得滿意,這才是我們要搞清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