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輻射,帶動(第2/2頁)

這是他來中州接手的第一個實實在在的招商引資大項目,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之前這麽一兩年來,他這個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一直顯得有些無所事事,楊天誠的冷淡態度,市政府這邊的不和諧,總而言之讓他一直感覺到自己在中州圈子裏有些格格不入。

所以他一直對楊天誠很不滿意,甚至幾次在市委常委會上也都含蓄的提出來,當然沒啥用處。

再後來,他也曾經主動的參與過一些經濟工作,但大頭經開區這邊薛一行像護崽子的老母雞一樣不讓任何人插手,高新區更是被邊緣化,其他區縣的表現又乏善可陳,所以收效甚微。

一直到沙正陽來,這種局面終於得到了改觀。

他當然清楚這個項目交給自己,沙正陽免不了要和楊天誠有些爭執,但最終還是落到了自己身上,這讓季子安也還是有些觸動,再後來,沙正陽和他一番促膝長談,也讓季子安終於勉強接受了沙正陽的一些觀點。

沙正陽有一個觀點還是讓季子安很認可的,那就是對於“三農”工作來說,關鍵還是農民的問題,而農民目前最現實最客觀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解決他們的增收致富問題,甚至增收比致富更重要,畢竟以現有的農民群體,要說全體致富,短時間內肯定不現實,那麽解決他們的增收問題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

在如何解決廣大農民的增收,特別是為他們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增收渠道,季子安和沙正陽也是有一番口舌交鋒。

最終季子安不得不承認沙正陽的觀點意見更具可操作性,而自己希望從農業板塊和多種經營的渠道來拓寬在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風險更大,覆蓋面也因為不具備普遍性而顯得更狹窄。

正因為如此,季子安才願意全副身心撲到比亞迪這個項目上去。

他也希望用這個項目來證明自己,他季子安不是幹不了事情,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現在比亞迪項目進入了最後的簽約和落實階段,而且從電池項目到電子通訊代工的一系列項目,可以說算是大獲全勝了。

他季子安終於可以在中州揚眉吐氣一回,也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對任何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季子安還真有些感謝沙正陽,感謝沙正陽給了他這樣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

而且同樣季子安也感覺到自己以前有些過於理想化了,這樣一個項目從頭至尾都跟進,中間也經歷了種種波折,甚至也曾經到了可能談不下去的境地,也讓他深刻感受到這個經濟工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

人家來投資建廠是奔著賺錢盈利來的,如果再沒有確定的可能性能賺到錢,人家是真的不會被你一些忽悠就能哄騙著砸錢,這些企業老板比任何人都更精明,都更能判斷出一個企業一個產品能否賺錢。

但無論如何,這個項目終於談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招工和培訓,然後等到企業建成,就要上崗。

初步預計,比亞迪項目涉及到四五個分項目,包括電池和電子通訊代工,涉及到用工數量可能會陸續突破六千人,這算得上是一個了不得的項目了,或許比不上東方希望集團和通用項目,但是這個項目組的用工數量卻稱得上是大手筆,而季子安也是最看重這一點的。

“老季,不要只盯著比亞迪項目本身,實際上,你還要看到,隨著比亞迪、通用項目在經開區和高新區落地,一系列的相關項目都會陸續遷入,未來帶來的直接就業人數可能就會突破兩萬甚至三萬人,那麽三萬人在這裏就業,他們的消費呢?”

沙正陽示意季子安入座,一邊讓邱覺曉泡茶,“他們一部分可能會拖家帶口而來,將來繼續發展下去,這可能加起來是一個超過10萬人的大群體,直接就業除外,那麽他們的生活和消費,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