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打假狂人(第2/4頁)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九月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焚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紅如火,偏遭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已心寒,忽匆匆,三月桃花流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瞧瞧這數字詩設計得多麽精妙,文采多麽卓越,尤其這兩首詩一來一回的互相應照,堪稱絕筆!

但是,可但是啊,接下來,李凡直接就給人家否了!

他道:“《怨郎詩》這首詩我認為也是偽作!”

嗡!

現場頓時議論紛紛起來。

“兄弟啊,卓文君真沒幾篇作品傳世,你可悠著點兒啊。”

“你信不信今天晚上卓文君能爬你床上去?”

“帥李也是沒誰了,真是‘沒誰’了!”

……

李凡見眾人議論不止,他道:“為什麽這麽說呢——”

略一停頓後,所有人都禁言了,等著李凡如何給出合情合理的解釋。

李凡見狀再道:“首先,詩中‘百無聊賴’一詞是在卓文君死後數百年才出現的,出處是蔡文姬的《悲憤詩》。

其次,在卓文君的時代,‘轉世’這一說法並未流入中原。

最後,數字詩應該是宋末以後出現的,因為那是元曲風格。這個詩的情調也是元曲風韻,它非常像元代的散曲,應當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流傳到元代以後出現的。

這兩首數字詩的名氣非常大,但可惜,基本上是偽作無疑。大家還有什麽要補充的麽?”

攝像詩直接給幾位教授來了一個特寫:作家孔遠的狀態是懵懂的,估計作家頭銜含金量並不高;另外兩位教授倒是非常欣賞地點了點頭。

“我有個疑問想問問李凡哥哥。”

鏡頭立馬打了過去,台上選手中站起了一個洋娃娃,她滿頭的金發,皎潔的皮膚,模樣也就9歲左右。

李凡一見這女孩兒腦袋都疼,可千萬別問自己9歲尿床的事兒。

楊寶寶好奇地問道:“那首數字詩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萬’後面不是‘十萬’麽,怎麽說少個‘億’呢?”

李凡解釋道:“寶寶,這個啊,是因為古代的‘億’就是‘十萬’的意思,古代的單位計制是按‘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來排列的,逢十進一。”

這時又有一個十四五歲的男選手站起身道:“不是‘萬萬為億,萬億為兆’麽?”

李凡再解釋:“這是我國在二戰時期訂為標準的,古代不是這樣!”

李凡話音剛落,現場不自覺地響起了掌聲,熱烈而又濃厚。

後台。

賈制片嘆道:“博學多才啊!”

編輯道:“自愧不如,看看那幾位嘉賓老師,明顯搭不上話。”

孫制片也道:“哎,都說人家敢‘打假’,關鍵是人家真有‘大蓋帽’和‘警徽’啊!”

……

本來開場是嘉賓老師熱場時間,各位老師簡要地講述一下有趣的國學知識什麽的,結果,開場很快變成了李凡的‘打假’時間。

舞台上。

程教授道:“得,不用你李凡說了,卓文君的《訣別書》也在你那是假的了唄?”

“對啊,就是假的,大家聽我分析啊……”

得,華國流傳下來的卓文君的三首作品全是偽作!在李凡這兒全部都是!

主持人笑問道:“不用多說了,那廣為流傳的《鳳求凰》也不是司馬相如的作品嘍?”

李凡道:“對,應該也是後人附會上去的。不僅僅如此,世人皆知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我認為就是一場驚天騙局!”

此言一出,整個錄制廳裏喧嘩一片。

這言論太出乎大家的認知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那歷來都是歌頌夫妻恩愛的典範,兩人又都有大才,尤其是司馬相如,更是被譽為漢賦四大家之首,兩個人美好的愛情更是被世人傳為佳話,怎麽到你李凡這裏,卻弄成了驚天騙局?

這完全是挑戰常識啊!你李凡也忒敢說了。

錄制廳內,從台上到台下,再到後台,幾千雙眼睛齊齊盯向了李凡,一眨不眨。

李凡道:“為什麽說是驚天騙局,請聽我稍作分析。

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咱華國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司馬相如窮困潦倒之際,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該縣有一當代巨富,家主叫卓王孫,家裏有家奴八百,以冶鐵聞名於世。

某天,卓王孫宴請縣令王吉到家做客,同行的便有司馬相如,席間,司馬相如撫琴,彈《鳳求凰》,引得在屏風後面的卓文君春心泛濫。

因為卓王孫並不同意兩人之間的戀情,所以兩人上演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私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