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凡的科學家潛質(第3/3頁)

我覺得,目前發展柔性電子技術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與之相適應的輕薄且柔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

像咱們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產品是剛性的,在彎曲、折疊時,特別容易造成電極材料和集流體分離,影響電化學性能,甚至導致短路,發生嚴重的安全問題。

因此為了適應下一代柔性電子設備的發展,柔性儲能器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眾科學家聽到這兒點了點頭,心道:這孩子還成,懂一點點皮毛。

李凡繼續道:“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優點就不必說了,它們存在三個缺點:柔性電極的設計和制備;彎曲折疊過程中器件電化學性能的穩定性;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

……”

眾科學家提了提興頭,說得到位了。

李凡繼續道:“可伸縮器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材料本身具有彈性,另一種是通過設計新型結構使剛性組分具有可伸縮能力。”

浙大宋教授問道:“那李凡我考考你,設計新型結構,主要包括哪三點?”

李凡道:“多孔框架結構、波浪結構、螺旋彈簧結構。”

宋教授大喜,再問:“那它們之間的顯著區別呢?”

“多孔框架結構的現在研究得最多,然而其最大拉伸倍率一般都不超過100%。波浪結構和螺旋彈簧結構設計難度更大,但拉伸倍率也相對大很多……”

宋教授此時越看李凡越帥,越看越喜歡,尤其是當聽到李凡接下來的一句話,他下巴差點兒沒驚掉了。

李凡:“我們可以通過聚合物來實現電池的伸縮性……”

宋教授托了托顫顫巍巍的下巴,他對身邊的一位科學家悄聲道:“這是我們課題組現在正著手研究的課題。”

該科學家眉毛瞬間飛挑起來,眼珠子不停往出鼓。

李凡:“我的樂觀估計是,咱們有機會制備出基於纖維狀結構的可伸縮鋰電池和鋁空氣電池。”

宋教授下巴這下徹底掉了,這孩子怎麽知道自己課題組的研究目標?是有親朋在實驗室工作而獲知,還是學術才華的預測?

會議室內,眾科學家也全無語了,你要是大學理科生知道這些還屬正常,可你是文科生啊,你是文化偶像啊,這些東西你怎麽也知道?

況且,還有個別是某科學團隊正在潛心研究的課題。

會議室外。

剛剛散會的崔勇年院長透著窗口愣怔地看著這間會議室內發生的一切,本來他今天沒看到李凡,結果誰曾想他跑這間會議室來旁聽了,這是科學界的事兒,你來湊什麽熱鬧啊。

而且你還站起來發言,就不怕說錯了人家笑話你啊,可,怎麽結果沒人笑話呢?

“怎麽了?”陸校長也湊了過來,往裏瞧了一眼。

“李凡在裏面呢。”

“嘿,他來這兒幹嘛?”

很快,幾位文學界的學者也圍了過來。

片刻後,咯吱,門開。

會議結束了,李凡快步走了出來。

室外學者們好奇地問道:

“李凡,你怎麽混這兒來了?”

“什麽情況啊?”

……

李凡只是笑笑並不說話,什麽情況不知道麽?不和你們玩兒了!

李凡點了點,“陸校長、崔院長,你們忙著,我去吃飯了。”

李凡轉身快走,可沒走幾步,之前的浙大宋教授提著公文包快步跟了上去,道:“李凡,等等,咱們聊聊。”

兩個人互相攀談著離開了眾人視線。

走出會議室的各位科學家們道:

“這孩子不錯,非常有培養價值。”

“就是不知道理科基礎紮不紮實,不過見識倒是很廣,科學思維非常出眾。”

“他理科基礎紮不紮實不重要,可以培養嘛,這科學思維前瞻性讓人嘆為觀止啊。”

“我完全想不通,他應該沒什麽學術基礎,但怎麽全是高屋建瓴的言論呢?”

……

陸校長和崔院長面面相覷,這些科學家是不是在誇李凡?這些話的意思是不是李凡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那位浙大的教授和李凡私聊又是幾個意思?

陸校長和崔院長瞬間明白了,繼晨華、京大之後,又冒出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浙大。

浙大作為全國第三的名校,雖然整體實力上遜色於晨華京大,但是,在個別學科領域上那也是全國首位,甚至宋教授負責的實驗室在世界科學界都有盛名。而真正搞科學的誰看學校排名啊,都盯著導師和實驗室呢。

瀟瀟此時看著眼下這兩位,總感覺兩人好像被拋棄的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