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奇葩君臣(第2/2頁)

只是李綱卻不知道官家到底準備幹些什麽。

但是李邦彥顯然不清楚官家心中所想,這就是一個宰相,離開了權力的中心,就會對各種事,變得不再那麽敏感。

“李太宰今日登門拜訪,某不勝榮幸。但是李太宰,你問政的事,某怕是幫不了你啊。”李邦彥說完就一臉的頹廢。

這幾個月他從汴京轉到河東路,再從河東路轉到了關中,他終於見到了金禍之下的百姓到底是何等的慘淡模樣。

一路走來,李邦彥感觸最深的,還是官家的各種政策對百姓切實的好處。

所以,對自己過去當政時候的種種舉措,李邦彥進行了反省,寫成了劄子。

李綱問的賑濟荊湖北路之事,李邦彥面色帶有羞愧的說道:“宣和三年,太上皇命某帶著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去賑濟兩浙路和江南東西兩路的方臘叛亂之事。”

“某未能完成皇命,致使兩江和兩浙復叛,而太上皇在宣和四年,十抽一殺盡江南中人之家。”李邦彥說起這事,就是一陣的嘆氣。

自己還是大看自己了。

方臘之事,涉及六路,需要賑濟四路,他李邦彥帶著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是萬萬不夠的。

但是太上皇只給了他這麽一點,他能怎麽辦?

李綱就膽子大多了,直接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千萬貫!

讓李邦彥著實意外的事,皇帝居然真的從內帑裏把錢拿出來了!

“某知道士美在賑濟江南時候,已經竭盡了全力,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沒能賑濟撫恤,那也無可奈何,正因如此,某才向士美請教,當初的賑濟是哪裏出了問題。”李綱笑著說道,他沒有笑話李邦彥的意思。

這個浪子宰相,能用不到兩百萬貫賑濟兩浙路,已經著實不容易了。

李邦彥看李綱的態度和事情發展,也知道李綱是真心求教,而不是上門揶揄,無不感懷的說道:“某痛定思痛,發現壞就壞在,救民先救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