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再談國民性 第11章當年的西醫之困

近代基督教四下傳教,西醫是最好的敲門磚,只有在中國例外,因為中國自己有醫生。而且中國的醫生,不是下九流,而是正當職業。好些儒者也深通醫術,讀聖賢之書,做朝廷的命官,順便給人抓方看病,也是常有的事。當然,只讀了湯頭歌就敢給人看病的庸醫,也從來都有。不管怎麽說,古代的中國不缺醫生。所以,當年利瑪竇為首的耶穌會士們進入中國,選擇的是做西儒,以讀書人的身份進來,用儒學的語言,借西方的科技用品,比如三棱鏡,來打動中國的士大夫。不用說,這種做法,一時間很是奏效。

不過,到了清代,由於羅馬教廷的頑固態度,中西之間的禮儀之爭,使得這種“西儒”傳教法風光不再。再次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們,還只能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老法子,以醫行教。最早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大多是醫生。不管有多少人只信中醫而不信西醫,但是,傳教士們卻只能固執自己的醫術,像姜太公一樣,等著患者上門。

好在,再次來到中國傳教的傳教士們,已經由他們的政府打開了中國的政治大門,不用過分擔心被中國人以武力驅逐。西醫的敲門磚不夠合適,但一時半會兒,也只有這個能用。等到傳教士們再度想起利瑪竇的高招,已經是19世紀末的事了,即便如此,天主教的神父們也堅決不肯,肯的都是新教中人,像李提摩太、林樂知這些人,再度跟中國的士大夫交朋友,成了維新志士的啟蒙老師。

不管怎麽說,傳教士醫生的出現,都意味著中國冒出來一些不一樣的醫生。只要有這樣的醫生存在,無論敵意有多深,不管門庭多麽的冷落,總難免會有一些中醫或者巫醫都醫不好的病人家屬,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把病人送上門來。醫治這樣的病人,風險很大,獲得名聲的機會也大。19世紀的時候,西方的醫藥界好些藥物還沒有問世,風靡20世紀的抗生素當時連影兒都還沒有,西醫的看家本事不過是外科手術。盡管條件有限,當年的傳教士醫生在中國做的無非是些小手術,這樣的手術依然使得他們贏得了兩方面截然相反的名聲。道理很簡單,雖然當年送到傳教士醫生面前的病人,未必真的是不治之症,但手術的結果,依然只能是兩個結果,治好,或者治不好。治好了,他們就成了可以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神醫,被治愈之人很快就入了教,如果他碰巧是個士紳,那麽整個一個宗族或者村莊都可能成了基督徒。一個雙腳畸形的男童,被西醫用石膏固定得以矯正,一個身患白內障的士紳被當眾撥開白翳,睜開眼睛看見東西之後,傳教士醫生的聲名馬上就會傳遍附近的城鄉,為教會帶來眾多的信徒。由於中醫在外科手術方面,實際上是缺門,有的中醫治療槍傷,非但不會把子彈開刀取出來,而且還澆上水銀,希望水銀把子彈自動化掉。所以,西醫這方面的優勢,就顯得格外突出。當年中國人的體質,也很令這些洋醫生震驚,如此簡陋的設備、簡單的消毒,手術完了之後,居然恢復得相當快。為凸顯手術的效果,一個來自英格蘭的傳教士醫生回憶說,他們在奉天行醫的時候,碰到比較有把握的手術,甚至公開在大庭廣眾中做,以擴大宣傳。但是,再好的醫生,做手術總難免有失敗的,更何況當年的手術條件那麽惡劣。一旦這種動刀子割肉的手術失敗,由此帶來的惡果也是相當可怕的。當年遍布中國城鄉的種種關於傳教士的傳聞,什麽挖心取肝、挖眼睛做藥之類,都跟傳教士醫生的失敗的手術不無關系。當年的好些打教案件,都跟這種謠傳有關,好些傳教士醫生也因此而喪了性命。在中國,凡是攤上動蕩歲月,亂民打砸西醫的醫院,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在西醫救治的人中間有能人,這種事情就會被避免。1910年長沙搶米事件中,一個美國醫生的醫院,就因為曾經救治過一個著名的幫會老大(幫他取出了腿上的子彈),而得以幸免。

當年的西醫,就是在起死回生和挖心剖肝的兩面傳聞中在中國生存著。在不同的中國人眼裏,他們或者是天神(不是天使),或者是惡魔。相對而言,惡事的傳播效果要更大些,所以,只有在政府在開明的知識分子帶動下,逐漸接受西化,對西方采取完全開放態度之後,他們的命運才得到了根本性的轉機,否則,好些西醫就只能以傳教士的身份生活,靠教會的資助,像孫中山這種接受西醫教育的中國人西醫,在中國的土地上,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是,沒有過多久,隨著晚清到民國的政府持續西化,到了民國的國民黨統治初期,一些中國人的西醫,居然可以策動起一場廢止中醫的運動,由政府出面,全面打壓中醫。到了今天,人們開始把西醫治不好的病人,送給中醫來治了。風水輪流轉,當年西醫的困境,落到了中醫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