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洗 裴炎被殺

裴炎死得奇怪。

中書令裴炎是十月十八日被殺的。這時,距離徐敬業在揚州起兵不到二十天,他那姓李的資格和特權也要在第二天才被取消,此刻還叫李敬業。大敵當前殺宰相,而且這宰相在八個月前還跟太後聯手廢了中宗李哲,更早的時候還幫她定了李賢謀反的罪名。如此幫兇,怎麽也殺了呢?[37]

當然是有罪,罪名也照例是謀反。

同樣,照例也沒有證據。準確地說,可以作為懷疑依據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對討伐徐敬業態度消極。按說,國家出了這樣的大事,作為首相應該馬上召集政事堂會議,討論如何平叛安民。裴炎卻無動於衷,置若罔聞。但,這種“不作為”也只能定為瀆職罪,怎麽就是謀反呢?[38]

當然是有人這樣認為。

事情出在禦前會議上。當時,太後問計於裴炎,希望他拿出平叛方案來。裴炎卻回答:皇帝成年而不能親政,這才給了反賊借口。只要太後還政,叛軍不攻自破。[39]

於是,一位監察禦史便指控裴炎有通敵謀反嫌疑。他的理由是:國難當頭,身為宰相而不積極主動討賊,反倒趁機要求太後歸政。如果不是別有所圖,請問作何解釋?

結果,裴炎被捕下獄。

這就是蠻不講理了。沒錯,裴炎在這個時候提出還政的要求,確實未免有逼宮嫌疑,也讓人覺得別有所圖,卻肯定不是謀反。太後退休,皇帝親政,怎麽是謀反呢?就算裴炎想做擁立新君的功臣,那也是大唐的呀!何況裴炎的忠誠朝野皆知,因此消息傳出便輿論嘩然。以鸞台(即門下省)長官為首,眾多朝中大臣向太後拍著胸脯擔保裴炎不反。

太後說:確有征兆,只是你們不知。[40]

不可能!辯護人說。如果他謀反,臣輩也反了。

太後卻只是笑著搖頭:朕知裴炎反,卿等不反。

這些話真是丈二和尚,嫌犯的態度更是費解。當時有人勸他認罪求情,或許可免一死,裴炎也只是笑著搖頭:宰相下了大獄,哪裏還能出來?然後安安靜靜等死。

裴炎,似乎與太後心照不宣。

悲劇啊!想當初,裴炎與太後的配合何等默契。他們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就波瀾不驚地完成了一次宮廷政變。現在卻一個在宮中,一個在獄中,他們都會想些什麽呢?

沒人知道。

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就是兩個人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以前,裴炎是太後的得力助手,甚至幫兇;現在則不但成為對立面,更是成為抗衡太後之政治力量的領袖人物和領軍人物。他的逼宮,其實是攤牌。

攤牌會有風險,也要付出代價,機會卻只有一個。唯其如此,裴炎才會在揚州兵變消息傳來時那麽淡定。這並非如某些人所說,是為了表現處變不驚的宰相風度,當然更不是與徐敬業勾結合謀。實際上,他就是要借此機會將太後逼回後宮,讓睿宗走上前台。因此,裴炎必須讓徐敬業把火燒得更旺些,以便把武太後變成熱鍋上的螞蟻。[41]

可惜在那個年代,沒有誰是武則天的對手。她甚至不用多看一眼,就讀出了裴炎的內心獨白,然後順手便把他放在了熱鍋上。太後很清楚,裴炎已不是從前的他,自己也不是從前的我。只不過這一轉變,裴炎知道,太後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所以她才會說:炎反有端,顧卿不知耳!

當然,什麽時候變的,也不知道。

因此,要想偵破此案,必須排出詳細時間表。

◎光宅元年(684)有關事件一覽表

事件
正月 一日 改元嗣聖
二月 六日 李哲被廢
七日 立李旦為嗣皇帝,改元文明
八日 李哲之子李重照由皇太孫廢為庶人 命劉仁軌專知西京事
九日 派人前往巴州加緊看管李賢
十二日 李旦為母後上皇太後尊號
十五日 武太後臨朝稱制,冊封李旦為皇帝
二十七日 李賢被殺
四月 二十二日 遷李哲於房州
二十六日 再遷李哲於均州李泰舊宅
五月 十五日 高宗靈柩西還
八月 十一日 葬高宗於乾陵
九月 六日 改元光宅,全面改制
二十九日 徐敬業揚州兵變
十月 十八日 宰相裴炎被殺
十九日 取消徐敬業姓李資格
十一月 十八日 徐敬業兵敗被殺
十二月 二十六日 程務挺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