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獨尊儒術 受辱,還是去死

先看一份死亡名單:

時期 職位 人物 結果
建元二年 禦史大夫 趙綰 下獄自殺
元光四年 魏其侯 竇嬰 被殺
元朔二年 齊相 主父偃 被殺
元狩四年 前將軍 李廣 自殺
元狩五年 丞相 李蔡 下獄自殺
元狩六年 大司農 顏異 被殺
元鼎二年 禦史大夫 張湯 自殺
元鼎二年 丞相 莊青翟 下獄自殺
元鼎五年 丞相 趙周 下獄自殺
天漢三年 禦史大夫 王卿 自殺
征和二年 丞相 公孫賀 下獄死
征和三年 丞相 劉屈氂 下獄腰斬
後元元年 禦史大夫 商丘成 自殺

以上十三人,都在漢武時期非正常死亡,其中丞相五人,禦史大夫四人。不在名單中的,還有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以及新太子(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他們有的死於漢武帝的淫威,有的死於他的峻法。

比如李廣。[15]

長年在邊疆保家衛國的李廣,是被匈奴稱為“漢之飛將軍”的。他曾經生擒匈奴的射雕英雄,也讓匈奴長期不敢來犯。漢文帝甚至感嘆他生不逢時。文帝說,李廣如果生在高帝時代,封萬戶侯又算什麽!

然而李廣卻被逼自殺。

李廣實際上是被漢武帝害死的,盡管漢武帝並不負直接責任。元狩四年,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攻擊匈奴,李廣被任命為前將軍。這時他已六十多歲,很願意爭取最後的輝煌。

可是作為前將軍,李廣接到的命令,卻是走東路與大軍會合。這道奇怪的命令背後,其實另有原因。原來,漢武帝曾私下裏告誡衛青:李廣命數不好,是單數。孤星照命,讓李廣打頭陣,恐怕不吉利。

漢武帝一句話,就斷送了李廣的前途。

正好衛青也有私心。他要把頭功留給自己人,便把李廣變成了當年的陳勝。由於東路難走,又沒有向導,迷失了方向的李廣部隊不能及時趕到指定地點,依律必須接受軍事法庭的調查,甚至審判。

心中有愧的衛青倒是願意為李廣說情,李廣卻不肯配合。他說:我老了,無法再對簿公堂。於是拔刀自盡。消息傳出,全軍皆哭。老百姓聽說,也都哭。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感嘆李廣將軍的功高不爵,命途多舛。

那麽,李廣為什麽寧肯自殺,也不申訴?

因為帝國的法庭和監獄都太恐怖。想當年,絳侯周勃從看守所放出來的時候,就曾心有余悸地說:我將兵百萬,位極人臣,今天才知道獄吏的威風。[16]

帝國的律法也極其苛嚴。比如雲中太守魏尚,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卻僅僅因為上報的殺敵數字與上交的敵人首級差了六個,便被下獄罰為苦力。武夫們多半沒有文化,這樣的差錯誰不會有?帝國卻不依不饒。[17]

我們知道,魏尚時的皇帝是漢文帝,文帝可是以寬厚仁慈著稱的。這時被調查的官員和將領,尚且只要一句話對不上號,便會被繩之以法,何況武帝時代?帝國的法官幾乎都是酷吏,李廣又哪裏是對手?

所以,受審即受辱。

士可殺不可辱,李廣選擇了死。

選擇受辱的是司馬遷。

司馬遷遇難,是因為李陵。李陵是李廣的長孫。李廣自殺十九年後,李陵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祁連山,奉命率步兵五千人吸引匈奴兵力,結果被八萬人團團圍住。李陵血戰八天而救兵不到,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顯然,李陵之敗,是因為李廣利指揮失當,救援不力。但李廣利是漢武帝的大舅子,當然不會被追究責任。相反,司馬遷為李陵說公道話,卻被視為別有用心。

於是,漢武帝將司馬遷下獄法辦。

司馬遷被判處的是死刑。依照當時的律條,死刑可以用錢贖買,也可以用腐刑頂替。但是他沒有那麽多錢,周圍的人也不肯伸出援手。如果像李廣那樣去死,則《史記》無法完成。司馬遷別無選擇,只能接受腐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