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度集權 謝幕的帝國

建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曾經是世界性趨勢。[1]

事實上,當我們民族誕生了自己的第一帝國時,世界舞台上已經有好幾個帝國先後謝幕。亞述、波斯、馬其頓都在秦漢之前,之後則還有羅馬和阿拉伯。

這些都是大帝國。亞述地跨西亞和北非,波斯、馬其頓、羅馬和阿拉伯,則橫跨亞、非、歐。其中,亞述堪稱全世界的“第一帝國”。因為正是亞述,在歷史上第一次將那麽多不同的民族和國家──敘利亞、腓尼基、以色列、巴比倫、埃及和埃蘭,統統攏在了一起。

波斯帝國也了不得。僅首都就有四個,版圖則包括伊朗高原、中亞大部、印度西北、整個西亞、北非的埃及和歐洲的色雷斯,以及愛琴海的一些島嶼。

但,亞述帝國的壽命卻只有半個世紀。

壽命更短的是馬其頓帝國,跟國王亞歷山大在位時間一樣長,只有十三年。壽命長的,波斯帝國二百年,阿拉伯帝國約五百年。從屋大維稱帝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帝國也近五百年。以後,東羅馬帝國還有一千年。

顯然,即便是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也比不上中華帝國:兩千一百三十二年。

這很有意思。

羅馬和阿拉伯帝國的成敗得失,我們以後再說,這裏只說亞述、波斯和馬其頓。

馬其頓帝國其實是個暴發戶。他們在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甚至在我們民族進入戰國時,都還沒有像模像樣的國家。但從阿刻勞斯到腓力二世,短短八十年,馬其頓就成為強大的王國,並征服了希臘。

亞歷山大把王國變成帝國,也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固然因為他能力超強,更要拜命運所賜:希臘衰落,波斯內亂,印度河流域諸國林立一盤散沙。亞歷山大的東征西討勢如破竹,簡直就是摧枯拉朽。

馬其頓,命中注定要橫空出世。

亞述的情況也差不多。

第一帝國亞述也是後起之秀,發祥地則是幼發拉底和底格裏斯這兩河之間。兩河流域中下遊是一大片沖積平原,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叫亞述,南部叫巴比倫尼亞。後者又分南北,北部阿卡德,南部蘇美爾。[2]

兩河流域文明的興起,是從南到北的。最早出現的是蘇美爾城邦,時間在我們的神話時代;然後是阿卡德王國,時間在我們的堯舜時代;然後是巴比倫王國,時間在我們的夏。亞述崛起時,我們已是東周。

亞述、巴比倫、阿卡德、蘇美爾,一個比一個興盛強大,這可真是後來者居上。

然而亞述征服世界,卻完全依靠武力。他們的統治也一樣,其殘暴程度與秦相比有過之無不及(見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第六章)。結果是他們的帝國連同他們的文明一並毀滅,而且不再復活。

這可真是印證了陸賈對劉邦說過的話:天下可以在馬上獲得,不可在馬上治理。

有所不同的,是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也是勃然崛起的。他們先是在中國進入春秋中期的時候,直接由部落聯盟變成了王國,又在第一任國王居魯士手上迅速變成了帝國。我們民族花了一千八百年才走完的路,他們一步就跨過去了。

幸運的是,波斯人並沒有單純依靠武力。

帝國第四任皇帝大流士是一個改革家,他跟秦始皇一樣修建了國道和高速公路。從蘇撒到小亞愛非斯的禦道全程兩千四百公裏,另一條重要幹道則西起巴比倫城,橫貫伊朗高原,東至巴克特利亞和印度邊境。這是他的車同軌。

同樣,大流士也清楚統一的帝國需要統一的思想,因此確立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為國教,但只作為精神寄托和號召,不強迫臣民信仰。這是他的獨尊儒術。

大流士,是秦始皇加漢武帝。

此外,大流士還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統一的貨幣制度,規定中央政府鑄造金幣,行省鑄造銀幣,自治城市鑄造銅幣。相比較而言,馬其頓帝國混合使用波斯的金幣和希臘的銀幣,雖有利於商業,卻不利於集權。

三種貨幣同時流通又分級鑄造,大流士張弛有度。

這一事實也證明,波斯帝國是實行郡縣制的。只不過他們的郡叫薩特拉皮亞,漢譯為省,有二三十個,大多是被他們滅掉的國家,比如巴比倫省、埃及省、印度省,跟我們春秋戰國時期改滅國為郡縣一樣。

波斯帝國的行省,每省一個總督(省長),一個省軍區司令。省軍區的上級是大軍區,一共五個。大軍區統轄省軍區,最高統帥則是波斯皇帝。

行省的總督和司令卻互不隸屬,直接對皇帝負責。總督身邊還有皇室秘書,是皇帝的特派員和耳目。此外,皇帝還不定期派巡視員到各地明察暗訪,通報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