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代 全線崩潰(第2/2頁)

事實正是如此。

兩漢經學的特點,一是繁瑣迂腐,二是妖妄荒唐。或者說,咬文嚼字,裝神弄鬼。比方說,五個字的經文,可以寫出兩三萬字的注解。普普通通一句話,可以看出神秘兮兮的微言大義。請問這還是學術、還是思想嗎?

當然不是。

因此,兩漢經學發展到後來,就連統治者(比如王莽和劉秀)都感到厭煩,更不用說真正有頭腦的學者和知識分子。於是進入魏晉以後,上流社會便“家棄章句(拋棄儒學),人重異術(以非儒家的異端邪說為時尚)”,一股新穎先進的思潮以燎原之勢席卷天下。[27]

首先興起的是玄學。

玄學是魏晉時期思想文化的標志性成果,玄學家主張的則是清談或玄談。顧名思義,其特征並不難想見:遠離政治,回避現實,無關道德,蔑視俗務,只關心高深玄遠的理論問題,向往超凡脫俗的高雅生活。

這是一種真正理性和思辨的純粹哲學。[28]

如此哲學,對於重倫理、重政治、重現實的儒學當然是強烈的沖擊,何況還有佛學推波助瀾。東漢時傳入的佛學也是“夷狄”的文化,而且比“五胡”更不“中國”,卻受到知識界和統治者的普遍歡迎,豈非改天換地?

佛學是外來文化,玄學則是內部反對派。儒學遭此內外夾攻,實際上已無招架之力。沒有了這根精神支柱,兩漢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精神世界也只能全線崩潰。

沒錯,這是一個無望的時代。國土四分五裂,政權頻繁更叠,時局瞬息萬變,戰火連綿不絕,誰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有安全感,包括那些皇帝在內。

魏晉之亂,首先在人心。

亂世出英雄,也出思想。事實上,正如有春秋戰國的禮壞樂崩,才有百家爭鳴;有漢末以後的腐朽潰爛,也才有魏晉風度。不同的是,百家爭鳴備受推崇,魏晉風度卻褒貶不一。其中奧秘,則正是需要我們去探索的。

[21]見《晉書·劉毅傳》。

[22]見《晉書·孝湣帝紀論》。

[23]見《三國志·王淩傳》裴松之注引《晉紀》。

[24]見《晉書·文帝紀》。

[25]見《晉書·禮志中》。

[26]見《晉書·後妃傳上》。

[27]“家棄章句,人重異術”,見《宋書·臧燾徐廣博隆傳論》。

[28]請參看李澤厚《美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