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鮮卑人 中國靴子(第2/2頁)

大哉敕勒川!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棺板畫(A板)繪畫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以山水為界,左邊為盛大的車馬出行隊列,右邊為激烈的狩獵場面。

(B板)繪畫內容以帷屋為中心,左側排列男女侍仆和馬匹車輛;右側為庖廚取食捧缽者。男仆女婢謙恭等待的形象表現得十分逼真。

(C板)繪畫內容主要是形式不同的車輿。

定居陰山南麓的鮮卑拓跋部,緩慢進入了文明史。半個世紀後,部落聯盟的大酋長被西晉封為代公,之後又升格為代王。但這只不過體現了晉人的懷柔政策,拓跋各部落的小酋長們卻並不歡迎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國王。就連把遊牧改為定居,他們都有不同意見。

結果是脆弱的代國被強大的苻堅所滅,時間在公元376年,也就是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那年。代國的滅亡標志著中國北方完全由前秦統一,也意味著鮮卑拓跋人走向文明的重大挫折。此後十年,他們只能痛定思痛,直到更加強有力的領袖帶領他們在草莽中勃然崛起。

領袖是拓跋珪(讀如歸)。

他建立的王朝國號魏,史稱北魏。

拓跋珪是在牛川(今呼和浩特)稱王建國的,時間是公元386年。十二年後(398),他又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並自稱皇帝。此後,直到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平城一直是北魏的首都。

這是完全不同於五胡十六國的政權。

十六國都是短命的,大多只有二三十年,少數能有四十多年,最短只有兩三年。超過六十年的只有一個,還是無人理睬的偏遠小國(前涼),根本無足稱道。北魏卻存在了一個半世紀,還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維持了中國北方的完全統一,這豈是十六國可以同日而語的?

更重要的是,北魏不僅是一個政權、一個國家,更是連漢族都承認其正統性的朝代。朝代跟國家是不同的。三國時期,只有曹魏還可以勉強稱為朝(魏朝),孫吳就不能叫吳朝,蜀漢也不能叫做蜀朝或漢朝。只有北魏及其以後的四個政權,可以跟南方四政權並稱為北朝和南朝。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

十六國與南北朝,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可以與北魏相比擬的,大約只有後來發展為查理曼帝國的法蘭克王國。事實上,正如五胡中只有鮮卑拓跋真正刷新了歷史,歐洲日耳曼諸蠻族中也只有法蘭克人成就了千古大業。其中奧秘,難道不值得深思嗎?[4]

[1]請參看顧準所譯(英)林恩·懷德《中世紀的技術和社會變革》,原文題為《〈馬鐙和封建主義——技術造就歷史嗎?〉譯文及評注》,該文收入《顧準文集》。

[2]1965年,遼寧省北票市馮素弗石槨墓中出土的雙馬鐙,是現存世界最早的雙馬鐙實物,比歐洲出土的早三百年以上。馮素弗是十六國時期北燕鮮卑化的漢人貴族,死於公元415年。1977年,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北魏中期墓葬出土的陶馬俑上繪有一對馬鐙,亦為拓跋鮮卑人使用馬鐙的實物見證。

[3]以上據《魏書·序紀》,《北史·魏本紀》,《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叛)·民族卷》,林惠祥《中國民族史》,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樊樹志《國史概要》,周時奮《中國歷史十一講》。

[4]請參看(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