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造新文明 長城內外(第2/2頁)

表面上看,他們可選的道路很多。上策是稱霸中原蕩平天下建立統一大帝國,中策是割據一方安營紮寨保住小政權,實在不行則退回漠北,像其他那些遊牧民族一樣繼續充當劫匪,寇略中原,滿載而歸,來去匆匆。

但,進入內地定都平城變成農業民族以後,第三條道路在事實上已無可能。像鮮卑同胞慕容部的前燕等等那樣曇花一現,則等於坐以待斃。置於死地而後生,已無退路的鮮卑拓跋部只能朝著成為中華帝國的目標挺進。

問題是,作為少數民族和後起之秀,北魏即便能夠實現統一,也無法將中國鮮卑化。這不可能,也不應該。他們唯一能做的,是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中國。

要想得天下,必須中國化。

馮太後銳意革新,拓跋宏全盤漢化,原因即在於此。

實際上,這也是必由之路。

然而這就意味著數典忘祖傷筋動骨,也意味著改變鮮卑人的文化傳統,損害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統一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北方還得再分裂一次,變成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也得各自再政變一次,變成北齊和北周。

北齊與東魏,北周與西魏,名為兩朝,實為一體。因為掌握實權的,東魏和北齊都是高歡一族,西魏和北周都是宇文泰一家。宇文泰是漢化的鮮卑人,高歡則是鮮卑化的漢人。漢化的鮮卑和鮮卑化的漢,最後誰能勝出?

鮮卑化的漢人。

但,不是高歡,而是楊堅。

楊堅知道,黃河九曲十八彎,最終要流入大海。天下不定,根本問題在民族關系。高歡調和民族矛盾,結果被北周所滅;宇文泰要漢人鮮卑化,結果為隋所亡。只有做到了“漢胡互化,以漢為主”的隋,才最後成功。[25]

隋唐帝國的人民是一個新的民族。這個新民族融入了匈奴、羯、氐、羌和鮮卑各部,因此可以叫做新漢族。在下一階段,他們將是中華文明的主要創造者。

三四百年的民族大混血,至此功德圓滿。

鮮卑脫胎換骨,北魏鳳凰涅槃,新誕生的隋帝國其實是拓跋魏的升級版。他們和唐帝國的創始人,都是民族混血兒中的佼佼者,身上有著華夏文明的遺傳基因,也有著少數民族的生命活力。創造新歷史,他們當仁不讓。

這可是南人無法匹敵的,何況他們自己還有問題。

那麽,南朝的問題又在哪裏?

[22]當時中華與中夏意思完全相同,如傅奕稱“羌胡異類,寓居中夏”;杜坦告宋文帝“臣本中華高族……播遷涼土”。

[23]關於羅馬,請參看(英)韋爾斯《世界史綱》。

[24]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也認為,羅馬跟中國一樣,前進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能前進了。請參看其所著《全球通史》。

[25]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樊樹志《國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