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潛在危機 張九齡碰壁(第2/2頁)

張九齡說:那也不行。爵位是用來獎勵功臣的。牛仙客只是做好了本職工作,哪有功勞可言?陛下如果一定要予以嘉獎,多賞些金銀財寶就可以了。

皇帝終於忍無可忍,勃然變色說:天底下,難道什麽事情都得由你說了才算嗎?

張九齡跪倒在地說:臣愚蠢,不敢不實話實說。

玄宗皇帝一聲冷笑:你口口聲聲講資格,嫌牛仙客出身卑微上不了台面。那麽請問,你自己又是什麽門第?

張九齡說:牛仙客生於中原,是華夏正宗,確非臣這嶺南邊鄙野人可比。但,臣在朝廷畢竟任職多年,牛仙客卻是邊境小吏,胸無點墨,又豈能擔當重任?

玄宗皇帝恨得牙齒發癢。[5]

實際上這次皇帝發怒是有原因的。此前,為了從洛陽還都長安,他就跟張九齡鬧得很不愉快。玄宗希望盡快,張九齡卻堅持等到入冬,理由是當時正值秋收。這件事最後是靠李林甫解決的。李林甫私下裏對皇帝說:長安和洛陽不過是陛下的西宮和東宮,想住就住,挑什麽日子?

封賞牛仙客的事也如願以償。這同樣因為李林甫私下裏對皇帝說:只要有才幹,何必一定要會寫文章?何況用人乃天子之權。天子想用誰就用誰,用誰不是用?[6]

玄宗皇帝很高興。

老天爺也似乎要幫李林甫的忙。離開洛陽那天,長安發生地震。玄宗趁機免去兩京當年的賦稅,又提拔獎賞沿途地方官員,赦免罪犯,於是一路聽到的都是歌功頌德。

更湊巧的是,回到長安不久,洛陽也地震了。這就讓玄宗認為,他和李林甫的決定是正確的。而且,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地震意味著宰相不合格,應予罷免。[7]

張九齡卻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依然我行我素,結果由於為某個涉案官員辯護,而被認為是結黨營私。更何況在廢立太子的問題上,他也與玄宗意見相左,終於讓皇帝下定決心搬走這塊擋路的石頭,將他和裴耀卿一起罷免。[8]

推波助瀾的,當然又是李林甫。

實際上張九齡並無意於爭權奪利,他甚至寫了一首名為詠燕的詩送給李林甫。在詩中,張九齡以燕子的口氣表明了自己的心跡: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9]

可惜,鷹隼並不會因為燕子與世無爭就不下手。李林甫既然要大權獨攬,就不會放過張九齡和裴耀卿。於是,並未與張九齡結黨的裴耀卿,也只好成為城門失火之時被殃及的池魚。據說,宣布任免決定時,兩位前宰相悲憤難言,李林甫洋洋得意,旁觀者則竊竊私語說:一雕挾兩兔。[10]

是的,李林甫笑了,笑得又陰又冷。

[1]見兩《唐書》之張九齡傳。

[2]見兩《唐書》之裴耀卿傳,《舊唐書·食貨志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八月條。

[3]見《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八,《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三年三月條。

[4]見《新唐書·張九齡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三年正月條。

[5]以上見《舊唐書·李林甫傳》,《新唐書·張九齡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四年十月條。

[6]以上均見《新唐書·李林甫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四年十月條。

[7]見《新唐書·玄宗紀》。

[8]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條之綜述。

[9]見張九齡《歸燕詩》。

[10]見《新唐書·李林甫傳》,(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