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動亂始末 潼關保衛戰

哥舒翰原本是楊國忠的一張牌。

跟安祿山、高仙芝一樣,哥舒翰也是番將,只不過三人的族別不同:安祿山是粟特,高仙芝是高麗,哥舒翰則屬於西突厥的分支突騎施,以部落名“哥舒”為氏。所以,哥舒翰諷刺安祿山是野狐狸,安祿山罵哥舒翰為突厥狗。安祿山及其族兄安思順,跟哥舒翰是死對頭。[16]

這就讓楊國忠竊喜。他極力籠絡哥舒翰,玄宗皇帝似乎也想在兩個番將之間搞平衡。安祿山節制東北三鎮,楊國忠就讓哥舒翰節制西北;安祿山封東平郡王,哥舒翰就封西平郡王。那時,大唐帝國的西域美麗富饒,西平郡王的使者常常騎著白駱駝進京,日行五百裏,真是好不威風。[17]

哥舒翰春風得意。

可惜,樂極生悲。洋洋得意的哥舒翰縱欲過度,結果在浴室中風,臥床不起,直到再次被皇帝召喚,接替高仙芝擔任兵馬副元帥。元帥榮王李琬(讀如碗)去世後,又改稱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統領的部隊,也號稱二十萬。

玄宗把潼關交給他了。

任命一個偏癱病人為潼關保衛戰的總指揮,無論如何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偏癱病人竟然寶刀不老,旗開得勝。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十天後,也就是至德元載(756)正月十一日,哥舒翰便擊退了進犯潼關的安祿山次子安慶緒,為惴惴不安的帝國打了一劑強心針。[18]

楊國忠卻反目了。

這一回理虧的是哥舒翰。三月二日,一心要公報私仇的哥舒翰逼著皇帝處死了時任戶部尚書的安思順,罪名是私通安祿山。沒有史料表明,安思順是在什麽時候由於什麽原因得罪了哥舒翰,但可以肯定,包括皇帝在內,誰都知道這是哥舒翰制造的冤案,身為首相的楊國忠卻不能營救。[19]

血案讓一貫暗箭傷人的楊國忠感到恐懼。更讓他想起來就害怕的是,擁兵二十萬的哥舒翰,軍銜前面還有“皇太子先鋒”幾個字;而太子李亨對楊氏家族的專橫跋扈,則可謂痛恨已久。如果哥舒翰當真甘為太子先鋒,與太子聯合起來對付自己,甚至幫太子奪取天下,後果將不堪設想。[20]

楊國忠不能不防。

與此同時,軍中反對楊國忠的聲浪也越來越高。不少人都認為,安祿山的謀反和叛亂,就是楊國忠一手造成。只要殺了楊國忠,戰爭就會結束,自己也能回家過年。哥舒翰的得力幹將、高麗人王思禮甚至提出,由他率領三十個騎兵將楊國忠劫持到潼關殺掉。哥舒翰當然不敢同意。他說:那樣一來,謀反的就不是安祿山,而是我哥舒翰了。[21]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楊國忠的耳朵裏。他甚至聽到更為恐怖的說法——有人建議哥舒翰留三萬人守潼關,然後率領精銳部隊回師長安,剿滅國賊楊國忠。[22]

此話如果當真,那就比安祿山還可怕。

其實,就算沒有這些情報,楊國忠也會警惕。他的身邊更是有人提醒:現在,朝廷重兵可是全在哥舒翰手裏。萬一他有什麽想法或異動,相公豈不危險? [23]

楊國忠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他的辦法是以第二梯隊和後援部隊的名義,在長安和潼關之間布置了一萬多人。哥舒翰也不願意腹背受敵。他的辦法是奏請皇帝將這些人馬交由自己節制,並把楊國忠任命的統兵將領騙到潼關殺了。

這一天,是至德元載(756)六月一日。[24]

至此,楊國忠與哥舒翰的矛盾已不可調和。這個家夥也很清楚,自己已經無法與哥舒翰抗衡。能夠消滅哥舒翰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安祿山。幫安祿山幹掉哥舒翰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他們在潼關之外決一死戰。

楊國忠決定置帝國的安危於不顧。

實際上,半年以來,天下大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起兵範陽之後的一個多月,安祿山可謂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以至於沒過多久就攻克東都,稱帝洛陽。現在卻不一樣了。由另外兩位大唐將領統帥的政府軍在黃河以北頻頻告捷,淪陷區人民也進行了敵後抗戰。安祿山的死黨史思明被困,駐守範陽的叛軍不敢南下,範陽與洛陽的通道也被切斷。[25]

形勢的變化對安祿山是不利的。救援河北吧,等於放棄東都;進攻長安吧,又有潼關之險;留守洛陽吧,那皇帝也當得怪怪的。不但很不是滋味,而且沒有安全感。

安祿山進退兩難。

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就要看誰更沉得住氣了。安祿山原本是沉不住氣的。他甚至後悔發動叛亂,暴跳如雷地把下屬痛罵了一遍。但經過一位謀士的勸告,這個聰明人很快就恢復了正常,興高采烈地與部下自娛自樂,夜夜笙歌。[26]

當然,狡猾的安祿山絕不會無所作為。他一方面讓部隊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另方面大放煙幕彈。於是,遠在深宮的唐玄宗得到情報:駐守陜郡的叛軍兵員不滿四千,都是老弱病殘,還松松垮垮吊兒郎當,根本不堪一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