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動亂始末 潼關保衛戰(第2/3頁)

哥舒翰馬上看出這是騙局。他上書朝廷說:安祿山久經沙場,又是叛亂謀逆,怎麽可能毫無防備?明明是設下陷阱誘我中計。實際上,叛軍遠來,利在速戰;我軍據險,利在堅守。因此,必須反其道而行之。何況反賊之所為,其實不得人心,發生內訌是遲早的事情。到那時,再集我河北之軍南下,出我潼關之兵東進,多行不義之賊必定自斃。[28]

對此,河北的兩位將領都很同意。

唐玄宗卻聽不進去,下令哥舒翰立即出關。楊國忠更是煽風點火,揚言不能坐失良機。這在唐玄宗,是昏,也可能是浮躁。在楊國忠,則是奸,是要置哥舒翰於死地。但結果是一樣的:傳送出兵詔令的人竟不絕於道,項背相望。[29]

君相二人都把哥舒翰往火坑裏推,哥舒翰也只好硬著頭皮往下跳。六月四日,這位“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在大哭一場之後引兵出關,並在四天以後(六月八日)與叛軍會戰於靈寶(今河南省靈寶市)西原。

戰爭極為慘烈。哥舒翰的部隊幾乎從一開始,就毫無懸念地進入了叛軍的伏擊圈,對方則始終以貓玩耗子的態度來對待這位老將。他們甚至在交戰之初,仍然裝出烏合之眾的模樣,發起反攻之後卻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哥舒翰的人馬有的被石頭砸死,有的被大火燒死,有的被河水淹死,有的在逃跑時被自己人踩踏而死,幾乎全軍覆沒。

◎潼關保衛戰及有關事件時間表

天寶十四載(755)
事件
十二月 十二日 洛陽淪陷
十八日 封常清、高仙芝被殺
十九日 拜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
二十三日 兵馬大元帥榮王李琬去世
不詳 哥舒翰改稱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
至德元載(756)
事件
正月 一日 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
十日 哥舒翰被加封宰相頭銜
十一日 哥舒翰擊退安慶緒的進攻
三月 二日 安思順在長安被殺,楊國忠不能救
六月 一日 哥舒翰殺楊國忠心腹杜乾運
四日 哥舒翰引兵出關
七日 兩軍相遇於靈寶
八日 靈寶會戰,唐軍大敗,哥舒翰投降
九日 安祿山軍攻克潼關
十日 楊國忠建議避難蜀中
十三日 淩晨 唐玄宗倉皇出逃

哥舒翰本人,則被部下劫持。

劫持了哥舒翰的也是一個番將。他說:元帥以二十萬眾而一戰即潰,還有什麽臉面回長安去見天子?再說了,您老人家難道全然不知高仙芝和封常清是什麽下場?

於是不由分說,將哥舒翰帶到洛陽。

安祿山見了哥舒翰,倒是十分高興。他笑眯眯地問這位老朋友:過去你總是看不起我,現在感覺如何?

哥舒翰跪下來答:臣愚昧,肉眼不識聖主。

安祿山更高興了。他做了兩件事:一是任命哥舒翰為大燕的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是以“不忠不義”的罪名殺了劫持哥舒翰的那個番將。哥舒翰也投桃報李,寫信給自己的舊部,要他們跟著投降。只不過,沒人響應。[30]

一年多以後,哥舒翰被安慶緒所殺。

潼關則在靈寶會戰的第二天就落入敵手,從潼關到長安沿途的守將和兵勇也如鳥獸散,再也沒人在傍晚時分點燃烽火台上的火炬,向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報告平安了。[31]

這樣的結局,楊國忠可曾料到?

[16]見《舊唐書· 哥舒翰傳》。

[17]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天寶十二載五月條、八月條。

[18]見《新唐書·哥舒翰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至德元載正月條。

[19]見《新唐書·哥舒翰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至德元載三月條。

[20]楊國忠曾經對楊氏姐妹說:太子素惡吾家專橫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與姊妹並命在旦暮矣。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二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