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在弦上 王安石進京

比司馬光小兩歲的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字介甫,而且跟前者一樣也是官員的後代,也是從小就博覽群書,後來又考中進士。據說,王安石甚至原本排名第一,只是由於仁宗皇帝不喜歡他考卷中的一句話,這才屈居第四。

犯忌諱的那句話,叫“孺子其朋”。

孺子就是小孩子。春秋時,齊景公跟兒子做遊戲,自己嘴裏咬著繩子扮著牛,讓兒子牽著走。沒想到他兒子一跤摔下去,景公的牙齒就斷了,從此留下“孺子牛”的典故。

顯然,孺子沒問題,犯忌諱的是朋。這個字讓皇帝想起了朝中的朋黨之爭,而朋黨是最讓君主頭疼和反感的,盡管仁宗不可能知道,黨爭還將由於王安石的變法而加劇。

於是皇帝說:有這句話,就不能當魁首。

大家都覺得冤,王安石自己卻並不在乎。[42]

這樣一個人,當然也不會在乎擔任什麽官職,長官對自己又有何評價。我們知道,王安石進士及第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揚州任淮南簽判,長官則正是韓琦。由於讀書寫作常常通宵達旦,王安石上班時往往來不及梳洗,便被韓琦誤以為他尋花問柳夜夜笙歌。於是有一天,韓琦終於忍不住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年輕人,要上進,不可自暴自棄啊!

對此,王安石的反應是一言不發。[43]

這讓韓琦很不高興,兩人的關系也沒有改善。後來韓琦罷相離開京師,神宗皇帝曾經問他:愛卿離職,誰可以接替這個位置呢?王安石怎麽樣?

韓琦斷然否定:不可以![44]

王安石卻繼續我行我素。按照當時的慣例,他在揚州任簽判期滿之後,可以回京參加考試,從而成為皇帝秘書班子的成員。王安石卻放棄了這個機會,到今天的浙江省寧波市去當知縣,又到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去做通判。他甚至謝絕了文彥博和歐陽修的推薦,一心一意做地方官。

當然,此後王安石也做過京官,但總是不安心,也總是要求調到地方上去,理由則既正當又充分:先父未葬,二妹當嫁,母親年老多病,自己家貧口眾,京師這樣開銷巨大的地方實在是住不起,懇請朝廷收回成命雲雲。[45]

◎王安石年譜

 時間  年齡  事件 
 1021(天禧五年)十一月  1歲  出生於今江西省樟樹市 
 1042(慶歷二年)三月  22歲  進士及第,任淮南簽判 
 1046(慶歷六年)  26歲  任鄞縣知縣 
 1051(皇祐三年)  31歲  任舒州通判 
 1054(至和元年)九月  34歲  任群牧司判官 
 1057(嘉祐二年)五月  37歲  任常州知州 
 1058(嘉祐三年)二月  38歲  提點江東刑獄 
 1058(嘉祐三年)十月  任三司度支判官 
 1060(嘉祐五年)十一月  40歲  命修起居注,不受命 
 1061(嘉祐六年)  41歲  為工部郎中、知制誥 
 1063(嘉祐八年)八月  43歲  母卒,歸葬江寧 
 1067(治平四年)  47歲  任江寧知府、翰林學士 
 1068(熙寧元年)四月  48歲  自江寧進京,入對 
 1069(熙寧二年)二月  49歲  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 
 1070(熙寧三年)十二月  50歲  任宰相 
 1074(熙寧七年)四月  54歲  罷相,任江寧知府 
 1075(熙寧八年)二月  55歲  官復原職,再次拜相 
 1076(熙寧九年)十月  56歲  再次罷相,判江寧府 
 1079(元豐二年)九月  59歲  封荊國公,人稱王荊公 
 1086(元祐元年)四月  66歲  卒 

然而王安石越是辭官,朝廷就越是要他做官。雙方都很執著,也都有耐心,不惜展開拉鋸戰。最有戲劇性的,是在嘉祐五年(1060)十一月,王安石和司馬光同時被指派修起居注,也就是幫皇帝寫日記,兩個人竟一齊辭官。結果是司馬光辭了五次,最後只好接受。王安石卻死活不肯,甚至在詔書送達時躲進了廁所裏。信使只好將詔書放在王安石的桌子上,王安石又追上信使退回了委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