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意孤行 風滿禦史台

熙寧二年(1069)二月極不尋常,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富弼和王安石分別被任命為宰相和副宰相。兩項人事變動一前一後,頭天富弼拜相,次日王安石履新。我們知道,宰相和副宰相合稱宰執,都是中央政府的班子成員。那麽,這兩項任命為什麽不在同一天發表?其中難道沒有奧秘?[9]

當然有,只不過很少有人注意。

實際上富弼的任命本身就很奇怪。正如我們在前一章說過的,他在神宗即位之初給出的建議是無為而治,跟王安石的主張正可謂南轅北轍。更有趣的是,富弼話音剛落,三天後王安石就在首次見到皇帝時發表了要學就學堯舜,用不著學唐太宗的豪言壯語。這樣兩個人,怎麽可能搭班子?[10]

然而神宗偏偏就這樣做了。

顯然,這應該不是皇帝的一時沖動。相反,此刻的神宗恐怕很清楚,一個新老並用的“國務委員會”才是他最需要也最放心的:新人可以推進改革,老人能夠維持穩定。年輕的皇帝雖然銳意革新,卻並不希望他的帝國動蕩不安。

於是,他想到了富弼。

富弼跟前任宰相韓琦、現任宰相曾公亮一樣,也是三朝元老。而且,如果說作為北宋兵書《武經總要》主編之一的曾公亮是軍事科學家,那麽,主持了慶歷二年(1042)對遼談判的富弼則是傑出的外交家。當時,契丹來勢洶洶向大宋索要土地,朝中文武個個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宰相呂夷簡則趁機向仁宗“推薦”與自己不和的富弼。歐陽修擔心富弼有去無回,提出反對,富弼卻進宮對皇帝說:主上之憂就是臣下之辱。臣願意出使北朝,不敢貪生怕死。[11]

結果,富弼為雙方爭取到八十年的和平。[12]

這樣的大臣無論威望還是忠誠度都毋庸置疑。何況富弼既不像曾公亮那樣力挺王安石,也不像韓琦那樣明確反對王安石。讓他和曾公亮一起擔任宰相,按說能夠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當然,為了表示對老臣的禮遇,宣布王安石的任命要遲一天。應該說,這是如意算盤,也是合理安排。[13]

但是結果怎麽樣呢?

事與願違,熙寧二年並不平靜,以後也一樣。

◎熙寧二年(1069)有關事件一覽表

 月  日  事件 
 二月  初二  任命富弼為宰相 
 初三  任命王安石為副宰相 
 初九  司馬光請求外放,不許 
 二十七  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陳升之、王安石領銜 
 呂惠卿為條例司成員 
 三月  十六  蘇轍為條例司成員,提出去三冗主張 
 四月  十一  副宰相唐介卒 
 二十一  條例司派出巡視員 
 五月  十八  呂誨彈劾王安石 
 二十一  王安石提交辭呈,神宗封還 
 二十二  王安石稱病不朝 
 二十九  王安石面見神宗 
 三十  神宗下詔寬慰王安石 
 不詳  蘇軾稱神宗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 
 六月  二十二  呂誨免職,呂公著接任禦史中丞 
 七月  初五  試行均輸法 
 八月  初九  侍禦史劉琦、監察禦史裏行錢顗因與侍禦史知雜事劉述聯名彈劾王安石而被貶出京 
 十一  殿中侍禦史孫昌齡被貶出京 
 司馬光和範純仁上書抗議 
 十二  同知諫院範純仁免職 
 十四  範純仁公布所有奏折,富弼罷工 
 十五  範純仁被貶出京 
 十六  罷免蘇轍條例司職務 
 二十七  程顥任監察禦史裏行 
 二十八  侍禦史知雜事劉述等人被貶出京 
 九月  初四  試行青苗法,又稱常平給斂法 
 十月  初三  富弼罷相,陳升之拜相 
 司馬光發表歧視南方人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