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無力回天(第3/4頁)

從此以後譙周也散布這些言論,還而且向前發揮了一步,他到處跟人講:請大家想一想看,咱們先帝的名字是什麽?備。“備”是什麽意思呢?具備,具備是什麽意思呢?夠了。咱們當今聖上的名字是什麽呢?禪。“禪”是什麽意思呢?禪讓,禪讓是什麽意思?讓出去。想想咱們蜀漢皇上都叫什麽,一個叫做足夠了,一個叫做讓出去。後來這個譙周還在宮廷裏面還寫了一條反動標語,我們就不說它了,差不多的意思。這就是譙周主張投降的原因。也就是說,譙周主張劉禪投降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是政治立場問題,就是他的政治立場是站在曹魏那一邊的。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很多問題都是政治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把政治問題解釋為道德問題是一種很膚淺的歷史觀。毫無疑問,譙周、杜瓊這些說法叫做牽強附會、強詞奪理、裝神弄鬼,就像那算命先生測字似的。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這個時候,他沒有我們現代人這麽多科學的歷史觀和發展觀,他信這些東西啊。

[話外音]顯然,譙周後來要“出賣”蜀國是早有預謀的,他主張投降已經不是一個道德品質問題,而是一個政治立場問題,但是譙周的投降依據都是一些道聽途說和牽強附會的解釋,那麽譙周這些人為什麽要詛咒蜀國滅亡呢?這些裝神弄鬼的理論有什麽依據嗎?這裏面有什麽深層的原因嗎?

這外蜀漢又怎麽得罪了這些人呢?他們為什麽要編出這麽個段子來詛咒蜀漢政權呢?四個原因。

第一,分利不均。我多次講過,這個蜀漢政權是由三股政洱治力量組成的,而且是像雞尾酒一樣的分三個層次的,上層的是荊州集團,中層的是東州集團,下層的是益州集團。而譙周、杜瓊等等這些人,就是散布這些言論吧的人都是什麽人呢?都是益州人,都是益州的土著,是在這個政權當中處於邊緣化的、次要化的人。他們對這個政權當然是不滿的,他就要散布這些流言蜚語,他就要制造這些輿論嘛。而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諸葛亮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諸葛亮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諸葛亮也在益州人當中尋找那些可用的人。當然諸葛亮有他的選擇標準,就是第一要忠於漢室,第二要克己奉公,第三要確有才能,他也不願意說為了這個討好、忽悠這些益州人士就不管什麽亂七八糟的他都弄來。

但是還是確實提拔了一些,比方說楊洪,被諸葛亮任命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有一個何祇,也被諸葛亮任命為廣漢太守。諸葛亮是盡量地在做這些協調的工作,希望三股力量能夠團結起來。但是,第一,他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劉禪備留下的既定的組織路線,那就是荊州第一、東州第二、益州第三,這個次序是不能動的;第二,他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益州士族、益州土著的思想顧慮。因為益州土著把賬算得很清楚,蛋糕就這麽大,分的人多了吃到嘴的就少了,這個賬太好算了。原來益州這塊蛋糕是我們益州人在吃,劉焉來了,帶來東州集團,一刀把一塊大頭切走了,我們不滿,希望再有人來幫忙。哎,劉備來了,劉備來了沒給我們幫忙,他又切了一大塊,這個蛋糕越切越少了。劉漳的時候我們益州人是二等臣民,劉備來了我們變三等臣民了,你說他滿不滿意吧?他肯定不滿意嘛。所以這個時候他巴不得曹魏來解放他們。有人說你這個說法不通啊,曹魏來了他不是變成了四等了嗎?這個賬怎麽算的?搞錯了,劉焉、劉備他們進了川以後他不出去了,他就地分蛋糕;曹魏它要得的是天下啊,它不會參與你分蛋糕。事實上蜀漢滅亡以後,司馬昭馬上下命令,把蜀漢政權當中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官員全部調往中央,到中央政府去做官,把這個蛋糕讓給了益州土著,實行蜀人治蜀。這就是他們盼望的。所以28gl.com他盼望曹魏,他盼望你蜀漢滅亡。第一點。

第二點,治蜀過嚴。我們知道諸葛亮是依法治國、執法如山,而且令行禁止、執法嚴明,很嚴的。所以《蜀記》面有這樣的話,說:“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就是諸葛亮管這個國家管得太緊了,大家都很抱怨。那麽這條史料也有人不承認,因為和陳壽的說法相反,陳壽的說法是什麽呢?陳壽說諸葛亮“刑政雖峻,而無怨者”,說諸葛亮雖然管國家管得很緊,但大家都不抱怨。所以大家就說你到底當時蜀漢的人民是抱怨啊還是不抱怨啊?

我說是又抱怨又不抱怨,兩條史料都成立。為什麽呢?陳壽他後面還有一句話很多人看不見,陳壽是怎麽說的呢?“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什麽意思呢?就說諸葛亮執法雖然非常地嚴峻,還是承認嚴峻吧,但是大家為什麽都不抱怨呢?公平。就是他嚴起來是對所有的人都嚴,對自己也嚴,對自己的人也嚴,大家沒有怨言,公平嘛。但是大家還說,你能不能管松一點兒啊?還是要抱怨的。所以是不抱怨不公平,但抱怨太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