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政治(第4/5頁)

西方歷史,從其中古時期的封建社會,逐漸轉移到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段路程中,尚有他們一番耶教精神從中彌縫,使他們的社會,不致立刻陷入純功利觀點的深潭。而且他們的帝國主義殖民政策,亦隨同他們的資本主義齊步向前,使他們資本主義的內涵毒素,向外發泄,一時社會欣欣向榮,不覺病痛。但自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情形大不同。宗教信仰,急劇衰落,而有上帝迷失之嘆。帝國主義殖民政策,一蹶不可復振,資本主義之內涵毒素,乃轉向社會內部放射。不僅共產主義是唯物的,資本主義也同樣是唯物的。指導政治的,完全是功利與唯物,更無道義與理想。此下的西方社會,顯然將不得不變。

中國社會,論其大傳統,一向重道義,輕功利,所以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從不在中國歷史上表演過。但近代中國,急劇轉變,爭慕西化,競求富強。在政治大動蕩之下面,資本主義不易成長,共產主義遂得勢。固然近代中國政治社會種種變動,仍操縱在社會中層一輩知識分子的手裏。但此輩知識分子,已然失卻了中國舊傳統士的精神,沒有了共同的崇高理想,只雜取了幾許西方的新理論、新知識,但又拼湊不成一整體。在其後面,既無文化傳統的深厚背景,因亦不能得社會大眾的親切支持,亦無新興的資產勢力作其後盾,所以此一種政治力量只是懸空的,無法安定穩固。此後的新政權,如何能獲安定穩固,仍是一問題。至少此政權,應以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作根源,至少應有一可以領導全社會前進的中階層,而此一階層,必具有共同的崇高信仰與崇高理想,由此發出力量,上面從事政治,下面從事教育,不使全社會各自在私的純功利上作打算,此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當著意經營的一課題。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一面保留了中國文化舊傳統,一面采納了世界新潮流,調和折衷,揭示出一大綱領。但此下如何配合現實,不斷充實其具體內容,又如何使此一主義,能成為中國社會新的士階層之共同信仰,共同理想,不落入西方圈套,只成為一個政黨的政治號召。此是中國人此下所待努力的一件事。

中韓兩國,遠自殷末周初,即有極深密的文化關系。三千年來,此一關系,從未間斷。因此中、韓兩國的歷史進程亦大體相同。現代兩國,亦同樣受到西方文化勢力的沖擊,同受到分裂。此下立國大道,在中、韓兩國間,還應有一共同道路。摒棄自己舊文化,一意追隨其他民族的一套異文化,求有成功,事大不易。而況西方文化,目前亦正在轉變中,不僅端倪已見,抑且跡象甚著。西方既已非有一番轉變不可,而我們永追隨在他們後面跟著跑,決不是一好辦法。此事有待於兩國社會中層的知識分子共同努力,來重創社會上新的士階層。而孔子與儒教,無疑在韓國一如在中國,有其深厚基礎與深厚影響。此下兩國的新的士階層,若能在此上重建起相互間的共同信仰與共同理想,在兩國的政治上、教育上、全社會的前進方向上,有一共同目標,使兩國同趨於安定與穩固。此不僅是中、韓兩國之福,亦將使當前全世界人類同在文化迷惘中,獲得一新光明,開出一道路。此事言之似遠,但我們中、韓兩國之知識分子,應該有此覺醒,有此努力。

尾語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政治》這個題目,我特別喜歡“傳統”二字,因這傳統二字,極端重要。

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必然有它的傳統,並沒有平地拔起,憑空產生,來一個無傳統的民族與國家。

西方人極看重他們自己的傳統,如法國有法國的傳統,英國有英國的傳統,美國有美國的傳統,所以英國不全像法國,美國也不全像英國。

我們東方人,也有我們的東方傳統,如中國、韓國、日本,豈不亦各有傳統。若我們要學西方人,便也該學他們尊傳統的精神,來尊我們東方自己的傳統。尊傳統並非守舊,在各自傳統之下,不妨有各自的新。

說到政治方面,我們今天要推行我們的新政治,但不該忘卻自己的舊傳統。換言之,在中國該推行中國的新政治,在韓國該推行韓國的新政治,不該也不能在中國、韓國來推行美國或英國、法國的新政治。

今再約略言之,推行新政治有三個要點:

(一)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與民族個性,此即是一民族一國家之傳統所在。

(二)自己社會的現實情況,此因時代而變。

(三)世界趨勢。

因有前一項,所以必要尊傳統。因有後二項,所以傳統雖要尊,但必需隨時變。但無論如何變,不能喪失了自己的傳統。如漢城只能變成一新漢城,不能把漢城變成巴黎、倫敦和紐約、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