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書(第2/9頁)

【原文】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直解】和仲,是官名。餞,是送。西成,是秋間談成就的事。虛,是北方玄武七宿中之虛星。夷,是平。毨,是鮮好。這一節,是命官專管秋時的事。帝堯分命和仲,使他居於西極之地。其官次之名,叫做昧谷。於秋分將入之日,以敬禮而餞送之,記那日影的尺寸。凡秋月物之時,所當成就的事,都均平而秩序之,頒布以授於民。又必考之秋分夜間的晷度,果是五十刻與晝相停否;考之秋分初昏之時,果是虛星適當午位否。這兩件相合,可見仲秋為陰氣之中矣。又驗之於民,先是夏間民皆苦於炎熱,到此時則暑退而人氣舒平。又驗之於物,鳥獸到這時節,毛羽也都更生一番,潤澤鮮好。以上都是考驗歷書上秋月的節候,惟恐有差也。

【原文】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直解】和叔,是官名。在字,解做察字。朔易,是冬間談改易的事。昴,是西方白虎七宿中之昴星。隩,是室中深奧的去處。氄毛,是耎毳細毛。這一節,是命官專管冬時的事。帝堯又重命和叔,使他居北方之地。其官次之,名叫做幽都。凡冬月歲功臣已畢,所當變舊為新的事,都均平而審察之,以授與有司。又必考之於日,冬至晝間果是四十刻為最短否;考之於星,冬至初昏果是昴宿見於正南否。這兩件相合,可見仲冬得正陰之氣矣。又驗之於民,此時天氣寒冱,都聚居於深室之內。又驗之於物,那鳥獸每,都生出耎毳細毛,以自溫適,亦以氣寒故也。以上都是考驗那歷書上冬月的節候,惟恐有差也。夫帝堯既總命羲和造歷,又分命四臣考驗。敬天勤民之心,可謂切矣。然其大要,曰寅賓、曰寅餞、曰敬致,其為欽若之心則一也;曰平秩、曰平在,其為敬授之心則一也。何莫而不本於一欽之所運用哉!觀堯典者,求其心法可也。

【原文】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厘百工,庶績鹹熙。”

【直解】咨,是嗟嘆。期,是天運一周。厘,是治。工,是官。庶績,是眾功。熙,是廣。帝堯既命羲和造歷,分時考驗,至此又告之說道:“嗟!汝羲氏及和氏,既受命造歷,當知置閏之法。蓋每歲有十二月,每月有三十日,是三百六十日者,一歲之當數也。使氣朔皆合此數,何消置閏。但天運一周,與日相會,而二十四氣完備,叫做一期。這一期之數,凡三百又六旬又六日,以一歲三百六十的常數較之,多五日有零了,是為氣盈。盈者,言有余也。又月與日會,每不彀三十日,一歲有六個月小盡。以一歲三百六十日的常數較之,又少五日有零,是為朔虛。虛者,言不足也。合氣盈朔虛兩項之數,每歲常余出十日,至三歲共余出三十日,若不設個閏月以歸其余,則這余日又占過一月,歲歲那移,久而愈差矣。所以必須以此余日,置為閏月,三歲一閏,五歲再閏,十九歲七閏,使盈虛消息,氣朔分齊,然後春夏秋冬四時之節候不差,而歲功以成也。造歷既成,頒行天下。以信治百官,使百官每有所遵守。凡春而東作,夏而南訛,秋而西成,冬而朔易,以至慶賞刑威等事,莫不以時舉行,而眾功自然熙廣矣。”

【原文】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籲!嚚訟,可乎?”

【直解】疇,是誰。咨,是訪問。庸,是用。放齊,是臣名。胤子朱,是堯之嗣子丹朱。啟,是開。呈,是嘆其不然的意思。嚚,是言不忠信。訟,是爭辯。帝堯問群臣說:“誰為我訪求能順時為治的人?我將登用他。”當時有臣放齊對說:“帝之嗣於丹朱,他的心性開通明哲,可以登用。”堯嘆其不然說:“丹朱為人,口不道忠信之言,好與人爭辯曲直;他的聰明,都用在不好的去處。此等的人必不能順時為治,豈可登用乎?”

【原文】帝曰:“疇咨若予采?”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直解】采,是事。兜,是臣名。都,是嘆美詞。共工,是官名。方字,解做且字。鳩,是聚。僝,是見。違,是背。象恭,是外貌恭敬。滔天二字,先儒疑有差誤,漢儒孔氏解作其心傲狠若漫天的意思。帝堯又問群臣說:“誰為我訪求能順成事務的人?我將用他。”當時有臣兜嘆美說道:“見今有那共工官,方且集聚事務,著見其功,帝著用之,將來必能順事可知。”帝堯嘆其不然,說道:“共工為人,居常無事,舌辯能言,到用著時,與其所言全然違背,不相照應,外面矯飾恭敬的模樣,中心其實傲狠滔天。似這等變詐無有實心的人,如何靠得他順成事務乎?”以上兩節,見帝堯知人之明。夫君道在乎知人,而知人最為難事,非知其才能之難,乃知其心術之難也。胤子朱之才,共工之功,若可登用矣,堯獨察其心術之邪慝而舍之。蓋由常日與群臣相接,聽其議論,考其行事,故知之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