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6/15頁)

【原文】伊、洛、瀍、澗既入於河。

【直解】伊、洛、瀍、澗是四水名。伊水,舊志出上洛縣熊耳山,在今陜西西安府商州地方,至河南府洛陽縣入洛。洛水,舊志出洛南縣冡嶺山,亦在今商州,至河南府鞏縣入河。瀍水,舊志出河南郡谷城縣北山,在今洛陽縣地方,至河南府偃師縣入洛。澗水,舊志出弘農郡新安縣,即今河南府澠池縣,至本府新安縣入洛。豫州之川有四,曰伊、洛、瀍、澗,四水相敵,向嘗橫流。今則伊、瀍、澗三水各入於洛,與洛水合流而入於河。蓋豫州之川無不治矣。

【原文】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

【直解】滎、波、菏澤、孟豬是四水名。滎水,在今河南開封府滎澤縣地方。波水,舊志出婁涿山,北流入谷水,在今河南府水寧縣地方。菏澤,舊志在濟陰郡定陶縣,即今山東兗州府曹州。孟豬,在梁國睢陽縣,即今河南歸德府虞城縣。被,是余波所及。豫州之澤亦有四,曰滎、波、菏澤、孟豬,往時嘗有泛濫之患。今滎、波二澤,既有蓄泄,又導菏澤之余波,以入於孟豬,而孟豬亦能容受。蓋豫州之澤無不治矣。

【原文】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直解】壤,解見冀州。墳,解見兗州。壚,是疏。豫州之土,在高處的,其性柔細,在低處的,其性墳起而疏松。不言色者,其色雜也。

【原文】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

【直解】豫州之田,居中上為第四等。其賦,居上中為第二等,而年份不同,間出第一等。賦高於田者,亦以人功修也。

【原文】厥貢漆、枲、、纻,厥篚織、纊,錫貢磬錯。

【直解】漆,解見兗州。,解見青州。纻,是苧麻,其皮可績以布。織,解見徐州。纊,是細綿。磬錯,是治磬的錯刀。豫州之貢,有漆、有枲及、纻等布。其入篚者,有黑經白緯之織,與精細之纊。其待錫命而後貢者,有治磬之錯。蓋磬錯非常用之物,故不制為常貢也。

【原文】浮於洛,達於河。

【直解】豫州去冀州最近,以河為界,其入貢之道,東境徑自入河,西境則浮於洛而達於河。達河,則達帝都矣。以上都是經理豫州的事。

【原文】華陽、黑水惟梁州。

【直解】這是定梁州的境界。華,是西嶽華山,在今陜西西安府華陰縣。黑水,舊志出張掖郡雞山,在今陜西肅州衛地方,流入南海。禹既分了梁州,遂定其境界。東至華山之南,西至黑水,這地方都屬梁州。即今四川、雲南及陜西之漢中府、階州,皆是。

【原文】岷、嶓既藝。

【直解】岷、嶓是二山名。岷山,舊志在蜀郡湔氐道西徼外,即今四川成都府茂州。嶓冡山,舊志在隴西郡氐道縣及西縣,即今陜西鞏昌府秦州,並漢漢中府沔縣地方。岷、嶓二山,乃江漢發源的去處,自禹功既施,於是泛濫之患盡去,而稼穡之功可興。二山之間,其地皆可種藝。岷、嶓藝,則江漢之上源治矣。

【原文】沱、潛既道。

【直解】這沱、潛二水,是江漢別流之在梁州者,與荊州的不同。梁州之沱有二:其一,舊志在蜀郡郫縣,即今四川成都府郫縣,西流入江;其一,舊志在蜀郡汶江縣,即今成都府灌縣,東流入江。潛亦有二:其一,舊志在巴郡宕渠縣,即今四川順慶府渠縣,西南流入江;其一,舊志在漢中郡安陽縣,即今陜西漢中府洋縣,西南入漢。沱、潛二水,乃江漢分出的支流,禹都加浚治,於是二水各有所歸,或入於江,或入於漢,而無不順其道焉。沱、潛道,則江漢之下流治矣。

【原文】蔡、蒙旅平。

【直解】蔡、蒙是二山名。蔡山,在今四川雅州。蒙山,在今雅州名山縣。旅,是祭山之名。蔡蒙二山之間,沬水經流,其勢漂疾,向嘗為患。今水土既平,於是遂行旅祭之禮焉。二山平,則凡土之高者無不治矣。

【原文】和夷厎績。

【直解】和夷,是地名,在今雅州地方。厎績,與覃懷厎績同。言和夷地平而險遠,尚以水患,難於成功。今則可以經略,可以耕治,而亦致有功績焉。和夷厎績,則凡地之平者無不治矣。

【原文】厥土青黎。

【直解】黎字,解做黑字。言梁州之土,其色青黑。不言性者,其性雜也。

【原文】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

【直解】三錯,是三等樣間雜。梁州之田,居下上為第七等。其賦本居下中為第八等,間或一年進而為第七等,間或一年降而為第九等,共有三等。蓋地力之厚薄不同,而年歲之豐兇亦異。所以隨時制賦,不邃定為常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