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第3/3頁)

上頭三種分法都是道教以外底學者底看法,至於道士們自己底見解,我們可以舉出張君房來做代表。他在《雲笈七籤》(卷三)《道教序》裏把道教分為正真之教、反俗之教和訓世之教。

真正之教者,無上虛皇為師,元始天尊傳授。洎乎玄粹秘於九天,正化敷於代聖:天上則天尊演化於三清眾天,大弘真乘,開導仙階;人間則伏羲受圖,軒轅受符,商辛受天經,夏禹受洛書,四聖稟其神靈,五老現於河渚。故有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

返俗之教者,玄天大聖皇帝以理國理家靈文真訣,大布人間;金簡玉章,廣弘天上。欲今天上天下,還淳返樸,契皇風也。

訓世之教者,夫子傷道德衰喪,闡仁義之道,化乎時俗,將禮智而救亂,則淳厚之風遠矣。噫!立教者,聖人救世怨湣物之心也。悟教則同聖人心。同聖人心,則權實雙亡,言詮俱泯,方契不言之理,意象固無存焉。

張君房底分法,實際只有正真與返俗二教,其訓世之教直是儒教,所以不能認為最好的分法。總而言之,古初的道家是講道理,後來的道教是講迷信。而道士們每采他家之說以為己有,故在教義上常覺得它是駁雜不純。《史記·太史公自序》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色著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約旨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可見漢時底道家已經有這種傾向。太史公權贊道家,以為它有臨機應變之術。我們可以看出後來道家或與神仙方士合在一起,或與祭醮符水之天師道合在一起,或與佛教混合起來,或與摩尼教混合(說摩尼為老君之化身,見《化胡經》及《佛祖統記》),到清初所成之《真仙通鑒》,又將基督教之基督及保羅等人列入道教之祖師裏。現在又有萬教歸一之運動,凡外來之宗教無不采取。古來陰陽五行、風水、讖緯等等民間信仰,所信底沒有一樣不能放在道教底葫蘆裏頭,真真夠得上說,‘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