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巫覡道與雜術(第4/6頁)

丙 秦漢底巫祠

巫雖分為祝與宗,地位卑下,而民間對於他底信仰仍不少減。秦漢神祠還有置祝宮女巫底。《史記·封禪書》記漢高祖於長安置祠祝官女巫,說:

梁巫 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篇。(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疑為星名。)

晉巫 祀五帝、東君(日)、雲中(雲)、司命(文昌四星)、巫社、巫族人、先炊之屬。

秦巫 祀社主、巫保、族累之屬(巫保、族累或是古巫底名字)。

荊巫 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

九天巫 祀中央鈞天、東方蒼天、東北旻天、北方元天、西北幽天、西方皓天、西南

朱天、南方炎天、東南陽天,即所謂九天。

河巫 祀河。

南山巫 祀南山、秦中。

以上梁巫、晉巫、秦巫、荊巫、九天巫皆以歲時祀於官中。河巫祀河於臨晉。這些巫祠,是後來道教崇拜底根源。道教底天地水三官,司命、灶君、九天等,都是沿用漢初底名稱。秦中是秦二世皇帝。《集解》說:“張晏曰:子產雲,匹夫、匹婦強死者,魂魄能依人為厲。”因為二世皇帝死於非命,怕他底鬼魂為厲,所以祭他。這思想是從古巫術而來,與《山海經·海內西經》所記群巫夾貳負所殺底“窫窳之屍”底意思差不多。依《禮記·祭法》,死者被祀應有五件事之一才可以。五件事是:法施於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菑,能捍大患。古緬甸人建城必於城門活埋男女若幹人,以為死者底靈可以守護國門,震攝敵人。中國底武神,如秦漢祀蚩尤,六朝祀項羽、劉章,宋以後祀關羽,今加祀嶽飛,從原始的思想看來,多半也是因為他們都是死於非命,不必是因為他們底功勞,不然祀班超、馬援,當比關嶽強得多。厲鬼底威靈越古越小,所以秦漢祀古人,六朝祀漢人,宋明清祀三國人,今祀宋人。

丁 雜術

事鬼神是巫覡底事,其目的在納福祛禍,消災去難,禁厭及醫術因此也為巫底一種事業。禁厭與醫術是消除災難底一種方法。《洪範》以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為五福,以兇短折、疾、憂、貧、惡、弱為六極。五福之首為長壽,六極大半是疾病。這樣表露著要求長生和趨避短折底心情,故中國人底生活目的只是“長命富貴”四字。《洪範》底年代約在戰國末,可以說這民族底代表思想是從那時形成,後來道教徒取為人生底唯一希望,以致達到不可收拾底地步,人只求長命富貴而不問達到底手段與意義。《洪範》這書,與其說是儒家的,不如說是道家和神仙家的著作。道教信仰底最初步便是從長生去病底要求發展而來。長生去病底積極方法便是養生攝生。道教底攝生理想是人身能夠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兵刀不能傷,時令不能害。要長生先得身體康健,康健的人,疾病鬼物邪氣,都不附體。身體底大敵最近的是疾病,所以修道的人應當深明醫術。《抱樸子?雜應》(第十五)說:“是以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這顯示初學道底必須先明醫術。醫治疾病不單靠藥物,有時由於鬼物作祟,故亦須兼明咒術。中國古醫書中底《素問》與《靈樞》(《漢書》底《黃帝內經》),無論是冠以黃帝底名或依托道家,都可以看出醫術與道家底關系。《史記·封撣書》記武帝時底方士李少君曾為深澤侯舍人主方藥,明當時方士也能醫。

禁厭符咒不知始於何時,多半是由南方底巫傳來。《封禪書》說越國巫道多用禁咒禳鬼。《後漢書》(卷百十二下)《徐登傳》說趙炳“能為越方”,章懷太子引《抱樸子》注說:“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以大釘釘柱入尺許,以氣吹之,釘即躍出,射去,如弩箭之發。”又引《異苑》說:“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看來越方是一種咒術,能使事物現超自然的現象。《徐登傳》說趙炳以東流水為酌,以桑皮為脯,升茅屋支鼎而爨,最要的是以禁架法療疾。咒與祝同源。《說文》解祝為祭主贊司言者,是用語言與神明交通底意思。相傳武王克殷二年而疾作,周公乃告於大王王季、文王之靈,願以身代。當時把祝文讀完便藏於金滕之匱,翌日武王忽然病愈。那祝詞便是現在《尚書》底《金滕》。從“惟爾元孫某”至“爾不許我,我乃秉壁與珪”是祝詞本文。祝詞之首有“史乃冊祝曰”,是祝為史所作可知。又《洛法》“王命作冊,逸祝冊”,逸即史佚。祝詞本為祝所讀,今二書皆為史所讀是祝史通職底原故。《左傳》哀公二年蒯瞶入衛都,禱於其祖先之靈,結尾有“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也是祝詞。《周禮》大祝掌六辭:詞、命、誥、會、禱、誄,後來具有這些能力底就不定是祝,士大夫底九能,也是從祝宗底職能而來。《楚辭·九歌》為屈原改作原來的巫詞。祭祀底祝辭,後來便成為民間底咒文。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