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周本紀第四(第5/10頁)

諸侯中間有不和睦的,輔相甫侯對穆王說,要制訂刑法。穆王說:“嗯,來!有封國有采地的臣民,告訴你們好的刑罰。在如今你們安定百姓,選擇什麽呢,不就是道德高尚的賢人嗎?嚴肅對待什麽呢,不就是五刑嗎?平居時考慮什麽呢?不就是量刑輕重要適宜嗎?原告被告都到齊了,獄官就要通過觀察辭、色、氣、耳、目五方面審理案件。五方面的審理檢查核實取得了驗證,就要按照墨、劓、臏、宮、大辟五種刑律進行判決。不能檢查核實不當用五種刑律,就要根據罪行的輕重處以五等罰金。處以罰金不能使被處人心服,就要按照五類過失來判決。五類過失這樣的弊病,即倚仗官勢,圖報恩怨,通過受寵女人接受說情,索賄受賄、徇私枉法等,都要察考核實,如果拿五過來出入人罪,就和犯人相當。判處五刑如果有懷疑之處可按五罰處治,判處五罰如果有懷疑之處可按五過處治,加以審慎考核就能得到其中的事理。檢查核實準確取證一定要有眾多的途徑,審理案件的時候一定要有共同辦案的人。沒有核實取證不要按疑問定案,嚴敬天威不要輕易判決。判處黥刑有可疑的地方就從輕處治,處以百鍰(黃銅,重六兩)的罰金,一定要檢查核實這個人所犯的罪才收取罰金。判處劓刑有可疑的地方就從輕處治,處以二百鍰的罰金,一定要檢查核實這個人所犯的罪行。判處臏刑有可疑的地方就從輕處治,處以五百鍰的罰金,一定要檢查核實這個人所犯的罪行。判處宮刑有可疑的地方就從輕處治,處以六百鍰的罰金,一定要檢查核實這個人所犯的罪行。判處死刑有可疑的地方就從輕處治,處以一千鍰的罰金,一定要檢查核實這個人所犯的罪行。處以墨(黥)刑這一類的犯罪條目是一千,處以劓刑這一類的犯罪條目是一千,處以臏刑這一類的犯罪條目是五百,處以宮刑這一類的犯罪條目是三百,判處死刑這一類的犯罪條目是二百:判處五種刑罰的條目總共是三千。”命名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逝世。兒子共王鋢扈即位。

共王在涇水上遊玩,密國諸侯康公跟從他,有三個女子私自投奔到他這裏,密康公的母親說:“一定要把她們送給共王。三只獸就成群,三個人就成眾,三個女子就成粲(美女眾多)。國王打獵不獲取過多的野獸,諸侯行進不使眾人下車致敬,國王娶嬪妃不取同一家的三名女子。三人都是美麗的女子。大家把美麗的女子送給你,你有什麽樣的德行能夠承受?國王還不能承受,更何況你這樣的小人物呢!小人物擁有這些寶物,國家最終一定會滅亡。”康公不把三名美女獻出。過了一年,共王滅掉了密國。

共王逝世,兒子懿王囏即位。懿王的時候,周家王室就開始衰敗,詩人作詩進行譏刺。

懿王逝世,共王的弟弟辟方即位,這就是孝王。孝王逝世,四方諸侯重新扶立懿王的太子燮,這就是夷王。

夷王逝世,兒子厲王胡即位。厲王登上王位三十年,貪好財利,親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向厲王進諫說:“王室難道將要卑弱嗎?那個榮公只好獨占財利卻不了解會有大難。財利,是各種各樣的物品所產生出來的,是天地間到處所自然充有的,而想一個人獨占,這樣做的禍害就無窮了。天地間各種各樣的財物人人都將取得它的,怎麽可以獨占呢?獨占的結果所招來的怨怒非常多,又不防備大的禍難。拿這種獨占財利的思想教導您國王,國王您在位還能長久嗎?當天下人的國王,是要能夠引導人們獲得財利並把它均勻地分布給全國上下所有的人才行。讓神、人以及各種各樣物品無不得到最適中的處置,還每日都膽戰心驚,害怕怨恨會到來哩。所以《頌》詩說:‘具有文德的後稷,能夠相配天老爺,使我眾人立足生,莫不以您做準則。’《大雅》上說:‘普遍賜福成就周家。’這不是讓人人得到財利而害怕大難嗎?所以先王能夠創建周家的天下一直到現在。如今國王您去學獨占財利,難道是可以的嗎?普通民眾獨占財利,還把他叫做強盜,國王您也照著去做,來歸服您的人就會很少了。榮公假使被任用,周家一定會敗亡。”厲王不聽從芮良夫的勸諫,結果還是任命榮公做卿士,讓他掌權。

厲王行為暴虐過分傲慢,國內的百姓到處議論厲王。卿士召公(即穆公虎)進諫說:“百姓承受不了您的暴虐政令啦。”厲王惱怒,找來衛國的一名巫士,讓他去監視那些議論的人,只要發現了來報告,就都殺掉他們。這樣議論的人是少了,但四方諸侯也就不來朝拜了。

三十四年,厲王更加嚴苛了,國內的百姓沒有誰敢發表意見,道路上相見也只用目光示意。厲王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禁止議論了,人們於是不敢說三道四了。”召公說:“這是堵塞了言路。防範百姓的言論,超過了防範水患。水流被堵塞如果崩潰,傷害的人一定會更多,百姓也是像這樣。所以治理水害的人采取的措施是決通讓它疏導,治理百姓的人應采取的辦法是宣泄使言路暢通。所以天子處理政事,讓三公九卿直到一般官員都獻上詩篇諷刺政治,盲人樂官獻上樂曲,史官獻上史書,樂師進獻箴戒的言詞,沒有眸子的盲人朗誦三公九卿和一般官員獻上的詩篇,有眸子而失明的人誦讀箴戒勸導的語言,百官進諫,低賤的民眾向上間接傳達他們的意見,近侍的臣子盡規勸的職責,內外親屬大臣補救王的過失監察王的行動是非,太師太史施加教誨,朝中的耆(六十歲)艾(五十歲)老臣幫助修治,這以後再由王自己斟酌決定,所以各項政事都能順利施行而不悖亂。百姓能有口說話,就好比大地有山河,財利貨用從這裏產生出來;又好比大地有高原、低濕地、平原、灌溉地,衣材食物從這裏生長出來。口能夠暢通發表意見,趨善去敗的主張從這裏興起來。施行善政並防備敗壞,就是產生財利貨用衣材食物的重要途徑。百姓在心中思慮又從口中宣吐出來,是考慮成熟了以後才流露出來的。假若堵住他們的嘴,擁護您的人還能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