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吳王劉濞,是高帝哥哥劉仲的兒子。高帝已經平定天下七年後,立劉仲為代王。後來匈奴攻打代國,劉仲沒能堅守,拋棄封國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陽,向天子自首。天子因為是骨肉至親的緣故,不忍心用法律制裁,就把他廢黜為郃陽侯。高帝十一年秋天,淮南王英布反叛,向東吞並了荊地,奪取了那裏侯國的軍隊,向西渡過了淮河,攻打楚國,高帝親自率領軍隊去討伐他。劉仲的兒子沛侯劉濞當時二十歲,健壯有力,以騎將的身份跟隨高帝去蘄縣西邊,在甀鄉會合,打敗了英布的軍隊,英布逃跑。荊王劉賈被英布殺害,沒有後嗣。皇上擔心吳地、會稽地方的人輕浮好鬥,沒有年富力強的王來鎮撫他們,自己的兒子都還小,就封劉濞在沛地做吳王,統治三個郡五十三個縣。劉濞接受印信後,高帝召劉濞來,給他相面,對他說:“你的狀貌有反叛之相。”心裏獨自後悔起來,但已經任命了,於是拍著他的背,告誡他說:“漢朝建立後五十年間東南方有叛亂的人,難道是你嗎?可是天下同姓是一家人,千萬不要反叛!”劉濞叩頭說:“不敢。”

正值孝惠帝、高後時期,天下剛剛安定,郡國的諸侯各自一心安撫他們的百姓。吳國有豫章郡的銅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鑄錢,煮海水制鹽,因為這個緣故不征收賦稅,國家的開支便很富足。孝文帝時期,吳王太子進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飲酒、玩博戲。吳太子的老師都是楚地人,輕浮強悍,又平素驕橫,博戲的時候,吳太子和皇太子爭奪博局上的通道,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博戲的台盤擲擊吳太子,殺死了他。於是把他的屍體運回吳國埋葬。到了吳國,吳王怨怒說:“天下同姓都是一家,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何必回來埋葬呢!”又把屍體運到長安埋葬。吳王從此逐漸拋棄了作為封國王侯的禮儀,托稱有病不進京朝拜。朝廷知道他因為兒子的緣故托稱有病不來朝見,查問清楚他確實沒有病,那些吳國使者來到,就拘禁責問而治罪。吳王害怕,策劃謀反越發積極。後來吳王派人代行秋季朝見禮儀,皇上又責問吳王的使者,使者回答說:“吳王確實沒有病,朝廷拘禁懲辦了幾批使者,因為這樣就托稱有病。況且‘看到深潭中的魚,這是不吉利’。如今吳王剛假裝有病,等到朝廷發覺,被追究得緊,就越想隱藏著自己,害怕皇上誅殺他,稱病的計謀出於無可奈何。希望皇上不追究他,而給他重新開始的機會。”於是天子就赦免吳王使者,讓他們回去,並且賞賜給吳王坐幾和拐杖,年紀大,不用來朝見。吳王得以解除了他的罪過,陰謀也逐漸放棄了。然而他所在的封國因為產銅產鹽的緣故,老百姓不用繳納賦稅。士兵去服役,總是發給代役金。每逢年節,就慰問有才能的人士,賞賜平民。別的郡國官吏想來捉拿逃亡的罪犯,吳王就收容罪犯不交給他們。像這樣過了四十多年,吳王因此能利用他的人民。

晁錯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寵幸,多次慫勇太子說吳王有罪,應該削減他的封地。他多次上書勸說孝文帝。文帝寬厚,不忍心處罰吳王,因此吳王日益驕橫。到孝景帝登位,晁錯任禦史大夫,勸皇上說:“以前高帝剛平定天下,兄弟不多,兒子們年幼,就廣泛地分封同姓的人,所以賜封庶子悼惠王為齊王,統治齊國七十多縣,異母弟楚元王統治楚國四十多縣,哥哥的兒子劉濞統治吳國五十多縣:分封三個旁支親屬,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吳王以前有吳太子被打死的嫌隙,假托有病不朝見,按照古代法律應當誅殺,文帝不忍心,就賜給他座幾和拐杖,恩德十分深厚,他應該改過自新。可是他愈發驕橫放肆,依據銅山鑄造錢幣,煮海水來造鹽,引誘天下逃亡的人,陰謀要造反。現在是削減他封地也造反,不削減他封地也造反。削減他的封地,他很快就造反,禍害小一些;不削減他的封地,他造反得晚,禍害就大了。”景帝三年冬天,楚王來朝見,晁錯趁機說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後服喪時,在服喪的房子裏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皇上下詔赦免死罪,罰他削去東海郡。乘機就削減了吳的豫章郡、會稽郡。還有前兩年趙王因為有罪,削去了他的河間郡。膠西王劉卬因為賣爵位時舞弊,削去了他的六個縣。

漢朝廷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封地。吳王劉濞害怕無休止地削減封地,便想趁機公開自己的圖謀,要發兵起事。他考慮到諸侯中沒有值得和他籌劃的人,聽說膠西王勇猛,好鬥氣,喜歡用兵,齊地的諸侯都害怕他,於是就派中大夫應高去引誘膠西王。沒有書信,口頭報告說:“吳王不才,有早晚就要來臨的憂患,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派我來表明他的好意。”膠西王說:“有什麽賜教?”應高說:“如今皇上提拔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喜歡眼前小利,聽信搬弄是非的壞蛋,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征求越來越多,誅殺懲罰善良的人們,一天比一天厲害。俗話說:‘吃完米糠就到吃米了。’吳國和膠西國,都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察覺,恐怕不能安寧自由了。吳王身體有暗疾,不能按春秋兩季去朝見已有二十多年了,曾經擔心被懷疑,無法表白自己,如今縮著肩膀小心走路,還害怕不被寬恕。私下聽說大王因為出賣爵位的事情有罪責,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罪過不應該到這樣嚴重,這恐怕不只是削減封地就罷了。”膠西王說:“對,有這樣的事。您打算怎麽辦?”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互相幫助,愛好相同的互相體貼,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欲望相同的互相追求,利益相同的互相去赴死。如今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共同的憂患,願意順應時勢、遵循事理,犧牲自身來為天下除掉禍害,料想也可以吧?”膠西王吃驚地說:“我怎麽敢這樣?如今皇上雖然嚴厲,我本來就有死罪啊,怎麽能不擁護他?”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封地,蒙蔽忠良,堵塞賢能,大臣們都怨恨,諸侯都有背叛之心,他的所作所為已到了極點了。彗星出現,蝗災不斷發生,這是萬代難逢的一個機會,而且憂愁勞苦的時代,正是聖人產生的時候。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跟隨大王車後,縱橫馳騁天下,所指向的軍隊都投降,所指向的城邑都攻克,天下沒有敢不服從的。大王如果能有幸答應我一句話,那麽吳王就率領楚王攻取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朝廷的軍隊。整頓軍隊行營,等候大王到來。大王真的能幸臨那裏,那麽天下可以並吞,兩個君主分割天下,不也可以嗎?”膠西王說:“好。”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還恐怕他不參與謀反,就親自做使者出使到膠西,當面和他結盟。膠西國群臣中有人聽說了膠西王的陰謀,規勸說:“擁戴一個皇帝,是最大的快樂。如今大王和吳王向西發兵,假使事情成功,兩個君主又互相爭權奪利,禍患就開始結成了。諸侯的土地不夠朝廷各郡的十分之二,而背叛朝廷會讓太後憂慮,這不是好的計謀。”膠西王不聽從。於是派使者約邀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都答應了,而且說:“城陽景王有義氣,攻打那些呂氏家族,不參加發兵,事情成功後和他分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