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魏其侯竇嬰,是孝文帝竇皇後堂兄的兒子。他父親以前世世代代是觀津人。竇嬰喜歡結交賓客。孝文帝時,竇嬰做吳王的國相,因為有病被免職。孝景帝剛登位時,竇嬰任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他母親竇太後喜歡他。梁孝王入京朝見,以親兄弟的身份一起宴飲。這時皇上還沒有立太子,喝酒喝得正高興,隨便地說:“我去世以後把皇位傳給梁王。”太後很高興。竇嬰拿起一杯酒獻給皇上,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的規定,皇上怎麽能擅自傳位給梁王呢!”太後從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官位低,就托病辭職。太後開除了竇嬰出入宮殿門的名籍,不準他參加春秋兩季的朝會。

孝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反叛,皇上考察宗室和外家竇氏子弟沒有比得上竇嬰賢能的,就召見竇嬰。竇嬰進宮拜見,堅決推辭,托稱有病無法勝任。太後也感到慚愧。於是皇上說:“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推托麽?”就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賜給他黃金一千斤。竇嬰於是把袁盎、欒布等閑居在家的名將賢士推薦給景帝。把賞賜的黃金,擺放在廊檐下,小軍官經過,就讓他們酌量拿去用,他自己不拿一點黃金回家。竇嬰駐守在滎陽,監督討伐齊、趙的軍隊。七國軍隊已經全部被打敗,景帝封竇嬰為魏其侯。那些遊士、食客都爭著投奔魏其侯。孝景帝時,每逢朝廷上議論大事,對於條侯、魏其侯,那些列侯沒有誰敢和他倆平起平坐。

孝景帝四年,立了栗太子,讓魏其侯任太子太傅。孝景帝七年,栗太子被廢掉,魏其侯多次力爭也無濟於事。魏其侯借口有病,退隱居住在蘭田縣南山下面好幾個月,許多賓客辯士去勸說他,沒有人能讓他回來。梁地人高遂於是勸魏其侯說:“能夠使將軍富貴的,是皇上;能夠親信將軍的,是太後。如今將軍作為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掉卻不能力爭;力爭沒有效果,又不能以身殉職。自己稱有病引退,摟著趙地美女,隱居閑處而不肯入朝。前後對比起來看,是自己明顯地張揚皇上的過錯。假如皇上和太後都要整治將軍,那您的妻子、孩子也會一個不留了。”魏其侯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就出山回來,照舊參加朝見。桃侯被免除丞相職位後,竇太後多次向皇上提到魏其侯。孝景帝說:“太後難道認為我舍不得,而不讓魏其侯任丞相麽?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辦事輕率,難以勝任丞相,擔當重任。”終於沒有任用,而任用建陵侯衛綰做丞相。

武安侯田羛,是孝景帝皇後的同母異父的弟弟,出生在長陵。魏其侯當了大將軍以後,正當顯赫的時候,田羛擔任郎官,不顯貴,常常往來於竇嬰家,陪從宴飲,跪拜起立像兒孫一樣。到孝景帝晚年,田羛越來越顯貴得寵,任太中大夫。田羛口才很好,能言善辯,學過《盤盂》等書籍,王太後認為他賢能。孝景帝逝世,當天太子登位,王太後攝政,所采取的鎮壓、安撫措施,有很多是由田羛的賓客出謀劃策的。田羛和弟弟田勝,都因為是王太後的弟弟,在孝景帝後元三年封田羛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武安侯田羛新當權想要做丞相,對賓客謙恭有禮,把那些閑居在家的知名人士推薦做官,要用這種辦法來壓倒魏其侯及別的將相大臣。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被免職,皇上考慮要另外任命丞相、太尉。籍福勸田羛說:“魏其侯顯貴已經很長時間了,天下人士平素都來歸附他。如今將軍您剛興旺,比不上魏其侯,假如皇上任命您當丞相,您一定要讓給魏其侯。魏其侯任丞相,您一定會當太尉。太尉、丞相的尊貴是相等的,您還有讓賢的好名聲。”武安侯於是委婉地告訴王太後,讓她暗示皇上,因此皇上就任命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祝賀,順便勸諫他說:“您的天性喜歡好人,憎惡壞人,如今好人頌揚您,所以當上了丞相;可是您又憎恨壞人,壞人那麽多,也將會毀謗您。您能夠同時容納好人壞人,那麽相位就會保持長久;如果不能,馬上會遭到人家的毀謗而丟官了。”魏其侯不聽從。

魏其侯、武安侯都喜歡儒家學說,推薦趙綰任禦史大夫,王臧任郎中令。把魯國的申公迎來,打算設置明堂,命令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廢除關禁,按照古禮來制訂各種服飾制度,來興起太平的政治。檢舉譴責竇氏子弟和皇家宗室中品行惡劣的人,開除他們的族籍。當時竇太後和王太後娘家的一些子弟都被封為列侯,列侯們很多都娶公主為妻,都不想回自己的封國,因此毀謗魏其侯等人的話每天都傳到竇太後耳中。竇太後喜好黃老學說,而魏其侯、武安侯、趙綰、王臧等人竭力推崇儒家學說,貶斥道家言論,所以竇太後更加不喜歡魏其侯等人。到了建元二年,禦史大夫趙綰奏請不要把政事稟奏居住在東宮的竇太後。竇太後十分生氣,就罷免並驅逐趙綰、王臧等人,而免除了丞相、太尉的職務,任命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魏其侯、武安侯從此以侯爵的身份在家閑居。武安侯雖然不擔任官職,但因為王後太的緣故,仍舊得到親幸,屢次向皇上議論政事,大多都有效果,天下趨炎附勢的官吏和士人,都離開魏其侯而歸附武安侯。武安侯一天比一天驕橫。建元六年,竇太後逝世,丞相許昌、禦史大夫莊青翟因為沒有辦好喪事獲罪,被免官。任命武安侯田羛為丞相,任命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天下的士人、郡守和諸侯都更加趨附武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