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陳朝的江防作戰與隋滅陳之戰(第3/10頁)

變起上遊:王琳與北齊聯軍

陳霸先與齊軍兩度決勝建康城外,奠定了其在江南的統治基礎,最終代梁建陳。但陳朝面臨著江北兩個巨大威脅:東方的北齊和西方的北周(557年,宇文氏代西魏建北周)。和三國時東吳的江防局面類似,陳軍在對抗北來威脅時,也是依托長江,力保漢江和巢湖入長江之水口。周、齊與陳的數次水上大戰,都發生在這兩個入江口附近。當然,隨著時代變遷,漢水、巢湖的入江口已因淤積發生小範圍擺動,所以陳朝時,漢水入江的主航道已不止有夏口,還增加了沌口;巢湖入江主航道也從濡須口改為柵口(柵江口)。

北齊一直在鞏固合肥城,將其建成對長江流域的前進基地,由合州刺史封子繪為營造艦船大使,大量造船,準備下一輪渡江之戰。陳霸先軍則主動出擊,梁太平二年(557年)二月,他派領軍將軍徐度乘輕舟從柵口、東關駛入巢湖,又溯施水至合肥,破壞齊軍造船基地,“燒齊船舶三千艘”[14]。但據《北齊書》的記載,則是陳軍乘夜進抵合肥城下時,遭到封子繪齊軍的迎頭攻擊,被迫撤退。[15]雙方史籍都會對己方的戰果進行誇大,所以綜合兩說,此戰陳水軍應破壞了一些齊軍艦船,但數量不太多。另外,陳軍宣稱燒毀齊船數量較大,應多是小型舟船。這說明從合肥到巢湖以至柵口的航道水位都比較淺,難以通行吃水深的大型艦船。

同在這一時期,占據湘江流域,忠於舊梁的王琳勢力開始對建康形成威脅。他遣使與北周通好,又向周扶植的江陵後梁朝廷稱臣,同時向江夏、武昌方向擴張。陳霸先此時已決意代梁自立,所以必須著手解決上遊威脅。陳永定元年(557年)下半年,他一面稱帝建陳,一面派主力水師溯江而上,攻占武昌(今湖北鄂州市),進而圍攻漢水入江處的郢城(三國東吳的夏口城);王琳艦隊自湘江來援,雙方在沌口江面會戰,陳軍大敗,侯安都、周文育等主帥都被俘虜。王琳乘勝向下遊推進,次年(558年)正月進抵湓城,占據江州。江北下遊地區已是北齊境,王琳於是轉而向北齊求援。齊朝再度萌生渡江滅陳之志,送梁宗室蕭莊至王琳軍中稱帝,並又在合肥大造舟艦。

陳霸先集結重兵於建康,準備與王琳決戰。雙方在湓城與建康之間對峙近一年,最後達成妥協,王琳暫時撤回上遊的郢、湘州。陳軍乘此機會攻擊合肥齊軍。陳永定三年(559年)二月,陳司空侯瑱率水軍再度入巢湖至合肥,焚毀齊軍舟艦。[16]為了防範王琳再度下江,陳霸先匆忙在南皖口營建軍事基地。[17]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南皖口為皖水入江之口,約今安徽省安慶市附近,在柵口上遊三百裏。[18]此舉除了防範王琳進攻建康,顯然還有隔絕其與合肥齊軍水上交通的考慮。兩個月之後,陳霸先之侄陳蒨也受命參與營建南皖口城柵。陳霸先旋即病死,無子繼統,陳蒨依托江防軍隊進入建康為帝。[19]

王琳獲悉陳霸先死訊,迅速再度下江,於次年(560年)二月進抵柵江口。陳朝在數月之前設防的南皖口顯然未能阻滯王琳東下。此時,“東關春水稍長,舟艦得通”,合肥齊軍艦隊也從巢湖出柵口,駛入長江與王琳匯合,“琳引合肥漅湖之眾,舳艫相次而下,其勢甚盛”[20]。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提及東關水口只有春水生時才可通航,聯系以往557、559年,陳軍輕舟水師從東關入巢湖、燒齊軍艦船的時間也都是在二月,則可知東關水口基本從二月才可通航,齊軍每年趁冬季在合肥修造船舶,也有乘枯水期陳軍不便來襲的因素。

此次入江的齊水軍共萬余人,由劉伯球統帥,與王琳艦隊匯合後繼續順流而下。同時,齊將慕容子會率“鐵騎二千”及步兵沿長江西北岸陸地而行,水陸直指建康方向。[21]顯然齊軍吸取了556年從江南陸路進攻建康的教訓,希望在進逼建康的過程中一直掌握長江“制水權”,避免孤軍被隔絕於江南的處境。陳水軍則集結於蕪湖江面展開阻擊。雙方艦隊會戰整日,陳軍憑借對風向的運用,取得順風順流優勢,用大艦拍杆、小艦撞擊和拋擲熔鐵的戰術,擊毀王琳軍和齊軍大量艦船。岸上齊軍也受到陳軍的登陸攻擊,齊軍“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踐,馬騎並淖於蘆荻中,棄馬脫走以免者十二三”[22]。齊將劉伯球、慕容子會都被陳軍俘獲,王琳和蕭莊逃奔北齊。此次戰爭之後,北齊暫時放棄了渡江滅陳的目標,陳軍則向長江上遊迅速推進,占領王琳故地,並在這一過程中與北周發生戰爭。

北周渡江:巴陵和湘州的戰事

當王琳、齊軍與陳軍激戰於長江時,北周及其控制的後梁政權也借機向江南擴張。周、梁聯軍從江陵南渡長江,占領了王琳後方湘州、巴州之地(今湖南中北部),並圍攻郢城。原屬王琳,又倒向陳朝的郢州刺史孫玚據城固守,周軍始終不能攻克。陳天嘉元年(560年)三月,已擊敗王琳的陳軍溯江而來,周軍只得撤往上遊。同時,原駐紮在江北魯山城的齊軍也向後方撤退,陳軍由此控制了漢水入長江之口,並繼續向長江上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