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三千兩

古人通常理想是中一次考,娶一房小,刻一部稿。這就是所謂俗吏的人生畫像。然而,對於志存高遠的名臣來說,雖曰近君子,遠小人,俗吏不能也不應摒絕,則是胡林翼獲得的教訓。

當他在湖北巡撫任上,某日,接見一位需次來省的縣令。其人五十出頭,舉人出身,在京經過大挑,分發湖北,此行謁見長官,若無異議,則將赴縣上任。其時天氣炎熱,縣令隨身帶了扇子,大搖特搖,全沒注意巡撫的臉色已起了變化。林翼問:“很熱啊?”縣令答:“是,是,特別熱。”林翼說:“不如除下帽子。”縣令致謝,除了官帽繼續扇。林翼看冷笑話沒起作用,有點兒生氣,說:“幹脆把袍子也脫了罷。”縣令遵命除了官服,贊頌領導英明,確實涼快多了。林翼大怒,拂袖而去。

入內,胡母湯太夫人見林翼面有慍色,問:“這是咋了?”林翼報告了見聞,說:“此等人真辱沒衣冠,怎麽能指望他做個好官。”太夫人說:“崽啊,你錯了。此人三次不中會試,五十歲了,大挑一等,得了知縣之職,才進入官場,哪曉得應對上官有那麽多規矩。若知道六月天扇扇子也會惹怒上官,他絕對能忍住的。而且吧,你是領導,他是屬吏,你要批評他,盡可直言,何必冷言冷語戲弄人呢?你也錯了。”

林翼盡管脾氣大,道理還是聽得進去的,覺得母上所言甚是,於是,次日再次召見縣令。縣令這次沒帶扇子,然而神色從容,並無澀縮之態。林翼略詢他的履歷,然後問他,做官是為了啥。縣令答:“想賺三千兩銀子。”林翼“心鄙其言”,但也欣賞他的坦白,再問:“為啥定三千的指標?”縣令答:“出身貧寒,無力讀書,幸有祠堂津貼,親戚資助,才能中一舉,得一官,所以要賺三千兩,是想捐一千給祠堂,分一千給窮親戚,剩一千用來贍養妻子。”如此,何可厚非,林翼點頭稱是。遂指派某縣,命他赴任。

縣令在官年余,轄地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沒有一樁未結之案,也沒有拖欠一兩正供錢糧。林翼感嘆,“此所謂安靜之吏,悃樸無華也”,不遵懿訓,差點兒錯失一個好官。沒多久,縣令具稟求見,官印也帶在身上,林翼笑問:“三千兩已經到手了?”縣令答:“托大帥的福,不但賺了三千,還有三百兩的盈余,這筆計劃外的收入我不要,請大帥處分。”隨即呈上銀兩,長揖而去。

此事見民國《益陽縣志稿》。唯清末知縣年入,綜計正俸、養廉與陋規,所謂“不貪不濫,一年三萬”(光緒《湘潭縣志》),雖然湖北州縣在戰亂凋殘之余,或不如湘潭富裕,而三千三百兩的年薪,終究是太低了點兒。是縣令尚未全力刮地皮,還是別有原因,今則不得而知矣。然而老實說出做官就是要賺錢,且報出一個準數,百年後思之,仍然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