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廟拿神陸秉樞

北京前門外有座小廟,一向冷清,鹹豐某年除日,住持和尚突然召人開了小型發布會,說,貧僧近日默察廟門前地勢,看到地下似有火光,雖未知其詳,但感覺必有吉象,請大家拭目以待。

次日元旦,清晨,圍觀群眾發現,廟門前的地面竟然拱起來了,一時大嘩。到了黃昏,不知何物,已經拱破地面。群眾請教和尚,和尚說:“看上去是不是像佛祖頭頂的螺髻?不過小僧不敢斷言,還是繼續觀察吧。”

四五日後,越拱越高,終於成型,原來是一尊兩米多高的佛像。佛像從土中升起,雖由泥塑,但仍應尊稱為如來金身。自此,某廟的靈異傳遍了京城,仕宦平民、各種善男信女,絡繹前來,磕頭上香,頂禮布施。

巡城禦史陸秉樞聽說這件“傾城聚觀,舉國若狂”的異事,當然要來看個究竟。不過,未到之先,他早有了主意。至寺,草草看了幾眼泥佛,他就下令,將泥佛放倒,重責四十大板。帶來的隸役,被眼前景象嚇著了,聞命,遲遲不敢動手。秉樞怒,搶過板子,率先動手。和尚與信眾,皆閉目合十念佛,不忍見陸大人遭到神譴。誰知一陣啪啪啪聲之後,只見泥屑草根亂飛,並無其他異象。

秉樞稍息,又命從人取鐵鍬來,向地下略做挖掘,及至露出幾莖豆芽,旋令停止,並當場逮捕住持和尚,帶回衙門審訊。和尚見到豆芽,已知大事不好,臨訊,不再耍滑,全盤交代。原來,發布會前,他已組織僧人偷偷埋了一座泥佛,而在佛像底下,則堆壓數十斤黃豆,大量澆水,經過數日,黃豆不斷發芽,逐漸將泥佛頂出地面,造成這道奇觀。至於為啥要這麽做,理由很簡單,騙錢唄。

取得確供,秉樞命人抄錄,貼諭全城,並罰住持和尚戴枷遊街,配上廟門前逐漸茂盛的豆芽菜,給全體市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反迷信公開課,而“陸眉生小廟拿神”之諺,亦成當日佳話。

陸秉樞(1821—1862),字辰伯,號眉生,浙江桐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仕至都察院戶科掌印給事中。他是鹹豐年間風頭很勁的禦史,直諫敢言,不忝所職,同時,也是豪爽多情的詩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冬,他北上參加會試,途經蘇州,給夫人寫家書,隨信附了一柄團扇,題詩六首,其一雲:“孤舟風雨自沖寒,聽遍荒雞翠被單,不是郎心愛離別,長安花要少年看。”此詩與常見那種不以功名為念,而以親情為重,但是透著假惺惺的安慰體不一樣,它直抒胸臆,不諱言利祿,不遮掩虛榮,實為名言“出名要趁早”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