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鹹豐‖

誰要跟朕搶骨頭?

清文宗奕(1831—1861),登基時才二十歲,盡管大局不妙,還是想勵精圖治,大有作為,可是辛苦做了幾年皇帝,局面不僅沒有改觀,反而變得更壞。他也繃不住了,開始“縱情聲色”,自號“且樂道人”,要破罐破摔了。

召戲班進宮唱戲,是一大樂事。當時排行第一的名角,是春暉堂周翠琴(1837—1857),翠琴字稚雲,蘇州人,“質麗神清,有藐姑仙人之目”。只是佳人命薄,二十一歲就逝世了。劇評界對此極表惋惜,至雲,(翠琴)空前絕後,“不但一身不永,後亦無復有麗人可繼芳躅者”。

翠琴生日為二月十四日(作者注:許善長談麈卷四謂為十一日),而二月十五日是傳統所謂“百花生日”的花朝節;忌日在三月杪。禦史陸秉樞為他作挽聯,即從生卒月日發揮,雲:“生在百花前,萬紫千紅齊俯首;春歸三月暮,人間天上總銷魂。”措語明白,使事妥帖,而寄托深遠,確是佳對。

只是,“人間天上”四字,又有一點兒諷刺的意思。人間,都知道是哪裏,天上呢?可以解釋為帝王的居所。以此,時人記錄這副對聯,加了八個字“一時傳誦,流聞禁中”;禁中,指紫禁城,即謂奕也聽說了這件事。

皇帝日理萬機,本不該關心這些事,可是“且樂道人”鐘情於梨園,不會不知道這些事。然則知道又如何,是不是該為陸大人這份悼詞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而暗暗叫個好?不是。因為陸秉樞不但寫對聯,還寫奏折,抨擊皇帝沉迷於征歌選色,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當然,秉樞沒有直接批評皇帝,而是批評皇帝身邊的王大臣,不但沒有盡職盡責,反而逗引皇帝觀劇度曲,荒廢了朝政,並建議皇帝嚴肅處理這些佞臣。

這類折子,原則上只有上奏的大臣與覽奏的皇帝才能知曉,但是,作奏的臣子或多或少以敢批逆鱗為榮,總會有意無意向人透露其中的消息,於是,陸大人敢諫直言之名,也是“一時傳誦”。可是,奕既已基本放棄做個好皇帝的努力,同時又不能捐除年輕人好勇鬥狠的習性,怎麽會乖乖挨罵?

他拿起紅筆,在折尾批示,反擊陸秉樞。他說,你陸秉樞“不論事之重輕”,總以“要譽”為目的,有機會就跳上道德高地對我扔磚頭。聽戲捧角,多大的事兒?你連篇累牘不夠,還要“旁及軍務夷務”“以為聳動之具”。你到底真關心軍國大事呢,還只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幾兩虛名?“居心殊不可問”也。最後,還不解氣,發動人身攻擊,寫道,你也聽戲,你還為戲子作挽聯,“亦與優伶等類”矣,你為這事與我較勁,跟狗搶骨頭有啥區別(“譬之犬之爭骨群吠”)?

這段朱批,是因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很多機密档案流布民間,經李慈銘訪聞,錄在日記,今天我們才能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