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光緒‖

光緒為何著急?

據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的驗屍報告,光緒皇帝是被砒霜毒死的,不過,早在中毒之前,他已是待死之身。今天都說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而在慈禧太後看來,這哪裏是什麽變法維新,根本就是政變。既為政變,必是你死我活的結局。戊戌是1898年,光緒卒於1908年,算起來,向太後貸了十年的命,賺了。

或有一說,謂戊戌若稱政變,是因為袁世凱向慈禧告密,揭露了維新黨圍攻圓明園、活捉西太後的陰謀。至今,真相大白,袁世凱不曾告密,光緒也沒想過對大姨媽下毒手(光緒之母為慈禧之妹)。然而,慈禧目光如炬,發見侄皇帝借變法為詞,欲設懋勤殿,引用新人,撇開老臣,在總理衙門與軍機處以外另辟一條立法行政的通道。企圖架空太後,那不就是皇帝搞政變嗎?定了性,事情就好辦了,姜是老的辣,慈禧隨以霹靂手段摧毀“帝黨”,眾所周知,毋庸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雖搞政變,卻不是一個反對改良的人。即以堅定的帝黨分子王照的話為證,他說:“外人或誤會為慈禧反對變法,其實慈禧但知權力,絕無政見,純為家務之爭。”史事亦可為證,我們對照戊戌變法與“晚清新政”(慈禧主持)的項目,可知後者尺度之大,遠為前者所不及。同一人也,反對裝飾的小改,卻贊成身心的大變,說不過去的。再看王照的評論:“以余個人之見,若奉之以主張變法之名,使得公然出頭,則皇上之志可由屈而為伸,久而頑固大臣皆無能為也。”

要說慈禧客觀誤國主觀賣國,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替葉赫部落復仇,顛覆大清,別說王照不信,余小子也不信。至於“絕無政見”,是說她對現代政治有隔膜,不接受憲政民主,反對新聞自由;而司法獨立,在清代固為常態,唯所據之法亟須修訂而已,故知此非慈禧要抵制的事物。那麽,帝黨若能有話好好說,若能不急於全面否定太後,而是拉攏她做改革的盟軍,局面未必令人心碎。然而,激烈如康有為,激情如譚嗣同,激進如張蔭桓,激凸如文廷式(共友人之妻,無愧於凸),團團圍住光緒,有激之下,使他不得不接受“扶此抑彼之策,以那拉氏為萬不可造就”,而走上“另立中央”的道路,生生將改良演成政變。

前此,慈禧已還政於光緒,自己常住頤和園,對於軍國大事,她嘗指示,只有經皇帝認可的重要奏折,才拿給她看。如此做派,不啻鮮明表態:我老了,汝好自為之。戊戌這年,光緒二十八歲,慈禧六十五歲;不說慈禧業已首肯變法,退一步說,即算她阻攔變法,難道光緒不能等她掛了再行其志嗎?十年後,慈禧確實掛了,更退一步,她再活二十年又如何,不都等兩千多年了嗎?

當然,光緒的感受,必非吾人設想的這麽從容。其時,國步艱難,外則制於列強;人謀鼎沸,內則惑乎眾議。康有為立保國之會,新聞紙有亡種之論,萬端交集,一籌莫展,倘不刷新政治,改革制度,孰保其祚能再續十年?政變,或死;不變,必死。等死耳,不若以政變死,尚有榮光。這也是一解。

顧再思之,其實無解。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