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暗潮洶湧的四十年和平(第6/39頁)

崔氏兄弟走後,慶封將自己的家臣盧蒲弊找來,把崔家發生的事給盧蒲弊說了,然後詢問他的意見。

“您說的那個人,不是弑君之賊麽?”盧蒲弊大大咧咧地說。慶封嚇了一跳,連忙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示意隔墻有耳,要盧蒲弊不要亂說話。

“我說的是事實啊!”盧蒲弊不理會慶封的緊張,接著說,“他犯有弑君之罪,就是國君的仇人,現在家裏又鬧矛盾,那是上天將要拋棄他了,您有什麽好操心的呢?再說了,崔氏被削弱,那是慶氏將要崛起的征兆啊!”

最後一句話說得慶封怦然心動:是啊,如果崔杼家裏發生內鬥,崔氏的勢力必定遭到削弱,到那時,慶氏趁勢而起,何愁齊國不是慶氏的天下?

就讓崔家去亂吧,我瞎操什麽心呢?

過了幾天,崔成和崔強又來找慶封。這一次,慶封幹脆火上澆油,說:“只要是有利於他老人家的事,我都會去辦。區區無咎和東郭偃又算得了什麽,你們盡管放手去幹,若有危難,我自會出面幫助你們。”

說完這席話,他拍了拍兄弟倆的肩膀,用一種近乎誠摯的眼神看了他們一會兒,又說:“我深受崔家的大恩,如果能夠報答一二,此生也就無憾啦!”

收到慶封開出的空頭支票後,崔成和崔強的心中便有了底氣。公元前546年9月,兄弟倆發動軍事政變,在崔家的議事大廳上公然刺殺了無咎和東郭偃,然後帶領武士向內院進攻,準備向崔杼討一個說法。

崔杼是什麽人?他是靠耍陰謀起家的人,齊國的兩代國君齊靈公和齊莊公都是死於他的手下。他怎麽會不知道“討說法”意味著什麽呢?他沒有做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馬上命人駕車,準備逃出府邸。事發突然,家裏的人都被外面的動亂嚇壞了,個個慌不擇路,一哄而散,只有一個養馬的還在堅守崗位,替崔杼套好了馬車,然後由一個貼身的宦官駕著馬車往外沖。

“求列祖列宗保佑,如果崔氏有福,就讓這災禍僅僅降臨到我身上吧!”崔杼暗自禱告。

他逃出自己家,轉了兩條街,迎面就遇到了慶封和他手下的武士,全部是全副武裝到牙齒,黑壓壓的足有一兩千人。

“崔氏和慶氏有如一家,是誰膽敢作亂?我來為您討伐他!”慶封威風凜凜地站在戰車上,也不待崔杼回答,大聲喝道,“全體將士聽令,討伐敢於犯上作亂的崔氏逆臣,格殺勿論!”

聽到“崔氏逆臣”四個字,崔杼的腦子裏立刻閃過一個不祥的念頭:慶封如何能夠預知崔家有亂,這麽快就調集人馬前來搭救呢?

但是已經輪不到他來思考了,只見盧蒲弊將手中的寶劍一揮,慶氏族兵同聲喝道:“諾!”向崔府殺去。

崔成和崔強萬萬沒有想到慶封會來這一手,連忙關起門來迎戰,但是很快就被盧蒲弊攻破了。慶氏族兵闖進崔府,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殺。崔成和崔強來不及逃跑,死於亂軍之中,棠姜上吊自殺。只有崔明翻出圍墻,躲到墓地之中,才僥幸躲過一劫,後來又輾轉逃到魯國。

而那些沒被殺死的崔家男女老少,統統被盧蒲弊以謀反之罪抓起來帶走,送到慶封府上去做奴隸。

做完這一切之後,慶封派盧蒲弊向崔杼報告:亂臣賊子已經伏法,現在您可以放心回家了。

盧蒲弊親自駕車,將崔杼送了回去。這時的崔府只剩下斷壁殘垣,空無一人。在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府邸中,發生過諸多影響齊國歷史的大事。當年大子光被齊靈公發配到齊國東部,又偷偷回到臨淄,就是藏匿此處,伺機發動政變,當上了國君;棠姜與齊莊公私通,多少次松風午後,花前月下,他們不避人耳目地公然調情,在這裏給崔杼送了一次又一次綠帽子;而崔杼終於無法忍受,又是在這座宅院中埋伏兵甲,將齊莊公送上了不歸之路。現在,崔成和崔強倒在血泊之中,棠姜成為了孤魂野鬼,崔明不知所終,這一切,仿佛給崔杼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當天夜裏,崔杼找了一根繩子,將自己和棠姜吊在同一根房梁下,結束了自己充滿陰謀和冒險的一生。

崔杼的死,無疑是慶封所期盼的結果。但是,如果從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看,崔氏兄弟與無咎的矛盾是最初的誘因,盧蒲弊對慶封的點撥是關鍵的推力。至於慶封本人,似乎並沒有起到太明顯的作用。換個說法,慶封雖然靠陰謀詭計擠垮了崔杼,但那主要是盧蒲弊的功勞,與他本人的政治手腕沒有太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