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家分晉(第4/10頁)

公元前457年,荀瑤劍指中山。中山地處今天的河北省中西部,是白狄的一支——鮮虞人建立的國家。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山軍中有一種“力士”,身穿鐵甲,手持鐵棒,“所擊無不碎,所沖無不陷”,戰鬥力極強。但是荀瑤顯然不怕中山力士,一舉攻下了窮魚之丘(今河北省易縣),後來又派人攻占了左人和中人(今河北省唐縣),使中山遭受重創。

公元前456年,荀瑤又命韓虎、魏駒率軍討伐居住在伊水和雒水之間的戎人部落,攻取盧氏城(今河南省西部),將戎人在伊、雒之間建立的大小政權全部摧毀。這一次行動的意義重大,“自是中國無戎寇”,解決了自春秋時期以來就一直困擾中原的戎患。

應該說,荀瑤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燒得很旺,贏得了滿堂喝彩。有人甚至認為,若荀瑤照著這個路子走下去,必能成為晉國中興的名臣。

但是很顯然,荀瑤的志向不在於晉國中興。

他將三位亞卿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會,討論原來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歸屬問題。

這些土地,自從二氏滅亡後,一直由公室代管。荀瑤提出,現在公室人才凋敝,難以管理這麽大片的土地,不如分給四大家族來管理。

三位亞卿都無異議——誰會有異議呢?當然,有一個人很有意見,那就是晉國名義上的統治者晉出公(晉定公於公元前475年去世,晉出公是他兒子)。

晉出公一怒之下,向齊、魯兩國發出密函,請求他們發兵“清君側”,討伐四大家族。這下捅了馬蜂窩,四大家族聯手起來,將晉出公趕出了晉國。

國不可一日無君。晉出公出逃後,一個名叫姬驕的公室子弟被立為國君。

姬驕是晉昭公的曾孫,他的祖父公子雍是晉昭公的小兒子,他的父親公孫忌跟荀瑤的關系很好。因為這層關系,他才被荀瑤選中。姬驕在歷史上是如此不重要,以至於在《史記》的記載中,他一時被稱為晉哀公,一時被稱為晉懿公。而在其他史料中,他又被稱為晉敬公。到底哪個才是他真正的謚號,沒有人花心思去考證。

荀瑤現在成為了晉國的第一人,智氏家族也成為晉國的第一大家族,實力遠在另外三家之上。從公室瓜分來的土地,智氏獲得最多,超過其他三家的總和。他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大興土木,給自己蓋了一座宮殿。

宮殿落成之日,家臣都來祝賀。有一位名叫士茁的,一直拖到晚上才來。荀瑤半帶著醉意,不無炫耀地問士茁:“這房子壯觀嗎?”

士茁回答:“壯觀是壯觀,但是下臣總覺得有些擔憂。”

荀瑤說:“你有什麽好擔憂的?”

士茁說:“下臣為智氏掌管文書,看到書上說,高山峻嶺,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土質不肥。您這房子造得太壯觀了,我怕它不太適合居住。”

士茁這些話,記載於《國語》。該書還煞有介事地說,荀瑤的宮殿建成後三年,智氏果然滅亡,仿佛兩者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荀瑤的致命傷,絕不是他喜愛豪宅。喜愛豪宅有什麽錯呢?家大業大了,建所大房子難道不應該嗎?

荀瑤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他目中無人。

有一次荀瑤從衛國出差回來,韓虎和魏駒設宴為他接風。好好的一場宴會,卻因為荀瑤戲弄韓虎並侮辱其家相(家臣之長)段規,最後不歡而散。

事情具體經過,據明人馮夢龍杜撰,是荀瑤喝醉了,對韓虎說:“我曾經查遍史冊,天下與您同名的,只有齊國的高虎和鄭國的罕虎,加上您也就三個人。”

韓虎無言以對,段規在一旁聽了,很不是滋味,站起來說:“君子以禮相待,不直呼其名,請不要拿我家主人的名字開玩笑。”

那段規生得五短身材,站在韓虎身邊,頭頂還不到韓虎的胸部。荀瑤也不生氣,用手拍著段規的頭頂說:“小朋友知道個啥,這不是你玩兒的地方,小心三虎把你給吃了!”說完一陣大笑。

段規氣得渾身發抖,但是不敢發作。韓虎則佯裝喝醉,閉著眼睛說:“智伯說得對啊!”然後告辭而出。

荀瑤被稱為智伯,是他自己要求的。當時的習俗,地位高的卿大夫一般尊稱為“子”,如韓虎被稱為韓子,魏駒被稱為魏子,魯國的三桓也被稱為三子。荀瑤顯然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不屑與他們為伍,便給自己進了個“伯”——伯者,諸侯之長也。荀瑤的狂妄,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