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家分晉(第3/10頁)

趙鞅很緊張:“照您那樣說,趙氏豈不是沒希望了?”

姑布子卿說:“我進來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在院子裏玩泥巴,不知道是不是您的兒子?”

趙鞅趕緊叫人將那小孩帶進來,拍著腦袋想了半天才說:“這個是我兒子,叫什麽來著……對了,無恤。”

姑布子卿站起來說:“這位才是真正的貴人。”

趙鞅說:“您不是開玩笑吧?這孩子的母親,是我從狄人那裏買來的奴婢,一點也不貴!”

姑布子卿高深莫測地說:“天命所賜,雖賤必貴。”趙鞅再問時,他便笑而不答,飄然而去。

趙鞅將信將疑,但是從此之後,便開始注意觀察無恤的言談舉止,發現這個小孩確實有與眾不同之處。

有一次,趙鞅將自己總結的一些人生格言書寫在竹片上,發給兒子們學習。過了些日子去檢查,其他人都背不出來,只有無恤倒背如流,還能舉一反三,說出自己的見解。

趙鞅很驚奇,便問無恤為什麽學得這麽好。無恤從懷裏掏出一個錦囊,小心翼翼地打開,從裏邊掏出那幾塊竹片,說:“我每天將父親的教導帶在身邊,不時拿出來溫習,自然記得牢。”

這件事無疑大大增加了無恤在趙鞅心目中的分量。

過了一些年後,無恤也成年了。有一天趙鞅將兒子們全召到跟前說,他在常山(即北嶽恒山)埋藏了一件寶貝,誰先找到它,就有重賞。

大家趕緊駕車出發去尋找,唯有無恤慢慢吞吞,不緊不慢,最後一個出發。幾天之後,大夥都空手而歸。無恤回來之後,卻對趙鞅說:“我找到了。”

“哦?”趙鞅很高興地說,“在哪?”

無恤說:“您所謂的寶貝,就是我們可以憑借常山之險,吞並代國。”

代國位於今天的山西東北與河北西北交界之處,是白狄人建立的國家。趙鞅為了拉攏代國,將自己的女兒(也就是無恤的姐姐)嫁給代王為妻。但是在他心裏,早就盤算著如何吞並代國來擴大趙氏的地盤,同時獲得代地盛產的良馬。

這麽多兒子去找寶貝,只有無恤看穿了他的心思。經過這件事後,趙鞅下定決心,廢除伯魯,改立無恤為世子。

公元前458年,趙鞅去世。無恤辦完喪事,還沒脫掉孝服,就帶人跑到夏屋(今山西省代縣),請姐夫代王前來相聚。

代王欣然赴會,他把這次宴請當作無恤上台後向他示好的表示,沒有想到會有什麽陰謀。

席間賓主相談甚歡,從無恤的臉上看不出一絲失去父親的悲痛。如果是中原人,必定能夠看出不對勁的地方——父親去世不久,就算是裝也得裝出悲傷的樣子,怎麽能夠談笑風生呢?但是代王顯然不懂中原文化,他毫無防備,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他的隨從也喝得東倒西歪。

這個時候上來一隊光膀子的精壯廚子,一人拿著一個長把銅勺,給客人分羹。無恤咳嗽一聲,用寬大的袖子將臉遮住。代王還沒反應過來,腦袋上已經挨了銅勺重重一擊,立馬腦漿迸裂。他帶來的人也被如法炮制,悉數殺死。

無恤迅速興兵北上,輕而易舉拿下代國。

如果要問無恤這一票撈得有多大,其實也不算太大——一百多年後,趙氏的後人趙武靈王在這裏設置代郡,下轄區區三十六個縣而已。

無恤的姐姐聽到代王被殺的消息,呼天搶地,悲痛萬分。當無恤派人接她回晉國,她哭泣道:“因為是自己的親弟弟,就忘記殺夫之恨,是不仁;因為自己的丈夫死了,就怨恨弟弟,是不義。”於是跑到一座山上磨笄(jī)自殺。

所謂磨笄,就是將發笄磨得尖尖的。代地的百姓憐憫這位剛烈的女子,將她自殺的地方稱為磨笄之山(今河北省張家口)。而後人以“磨笄”代稱後妃自殺殉國,典故就出於此。

無恤為了姐姐的死,很是內疚。那時候伯魯已死,無恤便將代地封給了伯魯的兒子趙周,稱之為代君。他這樣做,也許是想告訴天下人,趙無恤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趙氏。

智伯的致命弱點:貪婪與傲慢

趙鞅死後,荀瑤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晉國上卿,三位亞卿分別是趙無恤、韓虎(韓不信之孫)和魏駒(魏曼多之子)。

荀瑤一上台,便雷厲風行地幹了幾件大事。

公元前458年,荀瑤謀劃進攻仇由。仇由是狄人建立的山中之國,交通極為不便,戰車無法通行。荀瑤命人鑄造了一口大鐘作為禮物,載在牛車上送給仇由國君。仇由人歡欣鼓舞,在山中開辟道路迎接。道路開好後,晉國大軍隨著那口大鐘一擁而入,消滅了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