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合縱與連橫的新一輪博弈(第4/9頁)

田文很快會發現,合縱運動和江湖義氣完全是兩碼事,不是那麽好玩的。

連橫大勢初具規模

秦惠王和張儀的反應很快,公元前315年,秦國剛剛結束對蜀國的戰爭,就發動了對韓國的進攻。

韓國的新任相國公孫衍率軍與秦軍大戰於濁澤,形勢十分緊張。然而由田氏父子控制的齊、魏兩國卻在作壁上觀,絲毫沒有要發兵相救的意思。

韓國大臣公仲朋,歷來主張與秦國親近。他向韓宣王建議:“秦軍打來了,咱們的盟國都當作沒看見。單以韓國的力量,無論如何不是秦國的對手。依下臣之見,秦國去年攻略巴蜀,意在楚國;今歲攻韓,同樣也是為了楚國。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向秦國求和,送給秦國一座大城,與秦國一起伐楚,此乃以一失而換二利的好事。”

所謂一失,就是失去一座大城。二利,一則秦不攻韓,戰禍可消;二則與秦攻楚,有利可圖。

韓宣王對此表示贊同,於是命公仲朋負責與秦國談判,而且一再叮囑:“要謹慎,千萬不要走漏了消息!”

可這消息偏偏就讓楚懷王知道了。

楚懷王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秦國已經獲得了巴蜀,占據了上遊之利,如果再得韓國之助,則對楚國構成兩面威脅,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立刻宣陳軫進宮商量。

陳軫是誰?本書第七章末尾說過,五國相王的時候,楚國令尹昭陽率軍攻魏,又想移師攻齊,陳軫從中勸諫,避免了一場“畫蛇添足”的戰爭。

據《史記》記載,陳軫也是遊說之士,和張儀同時進入秦國,曾經受到秦惠王的重用。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張儀一直將陳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多次在秦惠王面前說陳軫的壞話。

有一次,張儀對秦惠王說:“陳軫常去楚國出差,可是楚國不見得對秦國更加友好,而只是對陳軫更加厚待。這家夥,該不會是拿著秦國的機密獲取楚國的財寶吧!而且我聽說,他正在私下準備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恐怕是要畏罪潛逃。”

秦惠王將信將疑,把陳軫召來問道:“有人說您常把秦國的機密泄漏給楚國,而且想投奔楚國,有這回事嗎?”

陳軫很幹脆地回答:“有啊。”

秦惠王顯然沒有料到他那麽主動承認,怔怔地說道:“看來張儀說的是真話嘍!”

果然是張儀!陳軫心裏冷笑了一聲,說:“這事不單是張儀知道,連鹹陽大街上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知道。但這事不能說明我不忠,只能說明我太優秀。”

“啊?”

“如果一個奴婢,被主人拉出去賣,還沒去巷子口就被鄰居買走了,您覺得是什麽原因?回答不上來?沒關系,我告訴您,就是因為她太優秀了,名聲在外,人們都爭著買她。”

秦惠王不禁點點頭,似乎明白了點什麽。

陳軫又說:“有個楚國人,他有兩個妾。他不在家的時候,有人勾引年長的那位,遭到大罵;勾引年輕的那位,年輕的就表示願意。後來那個楚國人死了,有人問那個勾引的人願意娶哪個,您認為他會怎麽回答?”

秦惠王想了想說:“年長的那個。”

“對了!”陳軫說,“勾引別人老婆的時候,當然希望女人風騷放蕩,可是到自己娶老婆的時候,又希望女人保守貞潔。楚王也不是傻瓜,如果我常把秦國的秘密泄露給楚國,您認為他會重用我嗎?”

秦惠王恍然大悟,趕緊向陳軫賠禮道歉,而且將張儀大罵了一通。可是,經過這件事後,陳軫對秦惠王的態度也變了。等到秦惠王任命張儀當了相國,陳軫便真的離開秦國,投靠了楚國,從此受命於楚王,來往齊、楚之間辦理外交事務。

公元322年,張儀相魏,曾經派人以魏惠王的名義到楚國去邀請陳軫,許諾委以重任,想引誘陳軫到魏國來就範。陳軫差點上當,幸好其子看出了端倪,極力勸阻,陳軫才沒有自投羅網。

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張儀對陳軫是頗為忌憚的。無論是作為同僚還是作為敵人,他都不希望看到陳軫這樣一個人存在。

如果把張儀在這世上的敵人排個隊,排在前三位的必定是蘇秦、公孫衍和陳軫。

公元前315年,當楚懷王把當前的形勢介紹給陳軫聽,陳軫捋了捋下巴下面幾根稀疏的胡須思索了片刻,慢條斯理地說道:“秦國想攻打楚國,蓄謀已久了。現在又將得到韓國的一座大城,很快就要與韓國一道揮師南下,其威脅不可小覷。您聽我一句話,馬上命令全國警戒,動員所有的武裝力量,把戰車都擺到道路上來……”

話未說完,楚懷王心急火燎地打斷道:“先生的意思,是要寡人全力一戰嗎?”他心裏想,如果是那樣,還要你來出個鳥主意,讓將軍們準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