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第3/7頁)

簡主就是趙簡子,也就是趙鞅;襄主則是趙襄子,也就是趙無恤。三家分晉以來,趙國一直將趙鞅、趙無恤父子尊為國家的創始人。趙武靈王見公子成搬出簡主、襄主來壓他,不覺微微一笑,道:“當年,簡主選擇襄主為繼承人,就是因為襄主目光長遠,能夠吞並戎地,消滅代國,趕跑東胡,為趙氏開疆辟土。我現在要做的事,也就是要繼承襄主的遺志,為趙國驅除胡虜,鞏固邊防,怎麽是給祖宗抹黑呢?叔父就算不記得這麽遠的事,趙莊之戰咱們遭受的慘敗,總還是記得吧!”

聽到趙莊之戰,公子成便渾身發抖,意緒難平。他沒有再反駁趙武靈王,而是拜伏在地上,心悅誠服地說道:“老臣愚鈍,不了解您的遠大志向,竟然說三道四,實在是罪過。”

第二天一早,公子成和肥義都穿著胡服上朝,滿朝文武見了,知道這件事已經勢在必行,沒有人再敢提反對意見。趙武靈王於是下令全國都改穿胡服,招募騎馬射箭之士擴充騎兵。

這一年,秦國的甘茂剛剛攻下宜陽。

傳位次子,埋下隱患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再度討伐中山。趙軍騎兵部隊攻至寧葭(今河北省石家莊),西略胡地到榆中(今陜西省榆林,在秦國上郡以北),林胡王歸順趙國。趙武靈王命代相趙固兼管榆中地區,並將林胡騎兵編入趙軍。

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第三次討伐中山。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軍實力強橫。趙武靈王派周袑(shào)統領右軍,許鈞統領左軍,趙章統領中軍,他本人親自掛帥。同時命將軍牛翦統率車騎之眾,趙希統率林胡和代郡的騎兵。趙軍向北攻至恒山,向南攻至封龍(今河北省石家莊西南),中山王被迫割讓四座城池求和。趙武靈王答應了中山王的請求,轉而麾兵西進,於第二年征服了榆中以北的貉人部落,在那裏設置九原郡和雲中郡。

公元前303年,趙國又攻中山,北至燕國,西至雲中、九原。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第五次進攻中山。

公元前299年五月,正當楚懷王應邀出訪秦國被拘的時候,趙武靈王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君位傳給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由肥義出任相國,輔佐趙惠文王聽政。而他本人從此號稱“主父”,帶領軍隊向西北開拓疆土,還打算從雲中、九原一帶向南直接襲擊秦國。

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西出代郡,討伐樓煩。樓煩王割地求和,趙國從此將樓煩部落納入勢力範圍,並將樓煩騎兵也編入趙軍。

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經過十年的攻略,終於徹底消滅中山,為趙國摘除了這個心腹大患。至此,趙國北方地區皆已平定,由邯鄲至代郡的道路暢通無阻。趙國兵強馬壯,威勢直逼秦、齊二國。

也就在這一年,趙武靈王心滿意足地回到邯鄲,獎賞有功之臣,大赦囚徒,連續舉辦了五天的宴會來慶祝。

在這次宴會上,趙武靈王宣布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駐守代郡,並命田不禮為安陽相,負責輔佐趙章。

關於趙章,有必要說明一下。趙武靈王一生娶過兩位正妻。公元前321年,他娶了韓宣王的女兒,尊為夫人。趙章就是這個女人的兒子,一度被立為太子。

可是到了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又娶了大夫吳廣的女兒娃嬴,十分寵愛,立其為王後,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惠後”。

後來惠後生了趙何(趙惠文王)。趙武靈王便廢除了趙章的太子之位,改立趙何為嗣君。

可想而知,趙章對於趙惠文王,是很不服氣的。即便被封為安陽君,也不能減輕他心中的憤恨和不滿。

大夫李兌,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當時就對相國肥義說:“公子章(即趙章)為人強悍驕橫,而且黨羽眾多,是個有野心的人。田不禮為人刻薄殘忍,自視甚高。這兩個人搞到一起,不出亂子才怪!”

肥義說:“我也知道啊!可是他是主父的長子,又曾經被立為太子,現在主父封他為安陽君,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有什麽意見?”

李兌說:“您怎麽能夠沒意見?您是相國,要對這個國家負責任啊!再說,如果發生什麽事情,矛頭必然指向您,您將是第一個受害者。仁者愛惜萬物,而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您不能做到仁和智,何不假稱有病,把政務交給公子成處理?”

肥義說:“那怎麽行!主父把大王托付給我,我接受了使命,就要負責到底,怎麽能夠因為有危險就不幹呢?”

肥義是這個態度,李兌也不能再勸了,說道:“那好,您多保重吧!我能夠見到您也沒幾年了。”

李兌說完,抹著眼淚走了。後來他又去找公子成,多次提到要防備田不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