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荊軻刺秦王(第3/9頁)

尉繚的反間計

公元前299年,秦國的不敗之將王翦和趙國常勝將軍李牧在戰場上狹路相逢。雙方都采取了謹慎的策略,開始構築防禦工事,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方面賊溜溜地盯著對方,企圖找到可以突破的弱點。

時間一長,嬴政有點著急了,他將李斯和尉繚叫來說:“我軍勞師襲遠,補給線長;趙軍以逸待勞,補給線短。如果戰爭這樣長期拖下去,怕對我軍不利。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李牧離開軍隊,為王翦搬開這塊絆腳石?“

李斯和尉繚相視一笑,回答說:“咱們不是有郭開嘛?”

自從嬴政親政後,尉繚便成為了具體負責對各國實施反間計的總指揮。尉繚的弟子遍布天下,哪個國籍的都有,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多國部隊。他們奉命遊走於諸侯宮廷和市井鄉間,將秦國的謠言傳播到各國朝野,同時拉攏和收買各國的“有志之士”,誘使他們為秦國服務。公元前233年收買郭開阻止廉頗回國,公元前231年策反韓國的內史騰,都是尉繚師徒的傑作。可以說,尉繚在正面戰場之外,開辟了一個秘密的第二戰場,這個戰場上使用的武器不是矛戈劍戟,而是書信與黃金。

負責與郭開對接的間諜,是尉繚的得意門生王敖。

王敖輕車熟路,以商人的身份來到邯鄲,順利地將一萬兩黃金送到郭開府上。

這樣的生意,郭開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他毫不客氣地收下黃金,打了收條,卻給了王敖一半回扣,說:“我為秦國做了這些事,趙國就要滅亡了,請您在秦王面前為我美言幾句,讓我做個秦國的臣子,我感激不盡。”

不久之後,謠言傳開,說李牧、司馬尚與秦軍私通,將要倒戈一擊,引秦軍進攻邯鄲。趙遷聽到,便將郭開等重臣召來問個究竟。

郭開給了趙遷一個肯定的答復。

趙遷聽信了讒言,派將軍趙蔥和顏聚去代替李牧和司馬尚,並且要李牧趕回邯鄲復命。

李牧收到命令,長嘆一聲:“趙國就要滅亡了!”

他不是目中無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抵擋秦軍,而是知道趙國已經被奸佞小人掌握,趙王又昏庸無能,即便有十個李牧,也無法挽回頹勢了。

既然是那樣,回去肯定也是死路一條,不如逃走。李牧這樣想著,將大將軍的印綬留在營帳中,悄然離去。

然而沒走出多遠,李牧就被趙蔥派出的追兵抓住,送回邯鄲斬首。同時司馬尚也被罷免。

三個月之後,王翦攻破趙軍,殺死趙蔥,活捉顏聚。秦軍還沒打到邯鄲城下,趙遷便被郭開挾持,開城投降了秦國。

據《史記》記載,趙遷的母親,本來只是一名宮中女優,有寵於趙悼襄王。趙悼襄王本來已經立王後所生之子趙嘉為太子,後來經不住女優的軟纏硬磨,便改立趙遷為太子。而這位趙遷,素來行為不端,輕信讒言,兩次被郭開算計,最終自毀長城,當了亡國奴。

邯鄲投降後,趙嘉逃到代地,在眾位宗室大臣的擁戴下,自稱趙王,也就是歷史上的代王嘉。這個流亡政權存在了六年,於公元前222年被秦國大軍所滅。

關於李牧的死,史上有多種說法。《史記》認為是郭開所害,《戰國策》認為是一個名叫韓倉的人陷害了李牧而逼使其自殺,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國的謀士頓弱設計殺害了李牧,《列女傳》則稱是趙遷的母親(那位女優)接受了秦國間諜的賄賂而唆使趙遷誅殺李牧。

至於郭開的下場,正史中沒有記載。據馮夢龍杜撰,郭開投降秦國,受到嬴政封賞,完成了他從趙國重臣到秦國大夫的華麗轉身。然而好景不長,就在他回邯鄲搬運黃金的途中,被李牧舊部截殺。這也許是小說家對於歷史的一種良好願望吧!

太子丹的怨恨

秦國滅掉趙國後,派王翦率軍順勢北上,兵臨易水,在易水以西打敗燕代聯軍,直逼燕國的首都薊城。

這時候燕國的君主,是燕惠王的曾孫姬喜,因為死後沒有謚號,史上稱為燕王喜。

前面提到,秦王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直到九歲才回鹹陽。在邯鄲生活的那些年間,嬴政認識了一位來自燕國的小人質,兩個人身份類似,年齡相近,自然而然玩到了一塊,可以說是總角之交,關系好得不得了。

這位燕國人質便是燕王喜的兒子姬丹,當時被稱為趙丹,史上一般稱為太子丹。

後來嬴政回到秦國,當上了秦王,太子丹又被改派到鹹陽來當人質。燕王喜的本意,太子丹和嬴政兩小無猜,將他派到秦國,也許有利於改善兩國關系吧。然而讓太子丹沒有想到的是,兒時的玩伴長大之後便變得面目全非,從嬴政的眼中已經看不到絲毫昔日的友情,只有高高在上的倨傲和盛氣淩人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