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盛極一時的秦帝國驟然崩潰(第3/7頁)

李斯還是不答應,趙高便威逼利誘了:“您只要聽我的安排,我就保證您世代封侯稱孤,像王子喬、赤松子那樣長壽,像孔子、墨子一樣以智慧而聞名。如果放棄這個大好機會,那麽災難很快會降臨,這就太令人寒心啦!”

李斯愕然地看著趙高,眼神終於變得恭順起來,他仰天長嘆,流著眼淚說:“唉,算我倒黴,怎麽就碰上這麽個局面呢?我既然不能效忠而死,除了依靠你還能依靠誰呢?”

有了李斯的支持,趙高馬上就行動起來了。他先是將秦始皇的詔書燒毀,接著偽造了兩封詔書,一封任命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另一封則是寫給扶蘇的。詔書上說:

“朕巡遊天下,向名山諸神禱告,希望能夠延長壽命。今扶蘇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屯兵邊疆,已經十余年了,沒有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書誹謗朕之所為,恐怕是因為不能回來當太子,所以日夜怨恨吧!扶蘇身為人子而不孝,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身為人臣而不忠,同樣賜死。”

扶蘇看到詔書,大哭,回到自己的住處就準備自殺。蒙恬是個聰明人,當時就覺得不對勁,對扶蘇說:“這件事有古怪!您想想看,皇上出遊在外,未立太子,派下臣率三十萬大軍守戍邊,又命您為監軍,這是將天下的重任交付給您啊!今天派個使者來,別的不說,只令我們自殺,這也太不合常理了。您怎麽知道其中沒有陰謀?依下臣之見,不如上書一封,向皇上辯解,他老人家要是不同意,您再死也不遲。”

扶蘇宅心仁厚,對蒙恬說:“父命子死,子不得不死,還有什麽好辯解的呢?”

扶蘇不聽勸阻,果然自殺了。蒙恬不肯就範,使者便將他囚禁起來,帶回鹹陽。三十萬大軍的兵權則被交給蒙恬的副將王離——關於這個人物,有必要提一下,他乃是名將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帶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幾個月之後,蒙恬也死在了監獄裏。據說,蒙恬臨死的時候,曾經仰天長嘯:“我究竟因為什麽得罪了老天,落得如此下場?”思考良久,自己給出了答案,“我負責修建長城,延綿萬裏,豈能不挖動了地脈?也許這就是我的罪吧!”

李斯的悲慘下場

皇帝的車隊繼續滾滾西行,進入今天的陜西境內後,通過新修的直道快速進入鹹陽,馬上對外宣布了始皇帝駕崩的消息。胡亥在李斯和趙高的扶持下,順利登上了皇位,成為歷史上的秦二世。

同年九月,秦始皇的遺體正式下葬驪山陵墓。這座自秦始皇即位就開始開鑿的墓穴,挖穿了三層泉水,用熔化的銅液將地宮的石縫統統灌注,然後才將棺槨依次放置進去。整個陵墓就是一座地下宮殿,陳列著各種奇珍異寶。陵墓的天花板上陳列日月星辰,下面則有各種地理景觀,最為匪夷所思的是水銀傾注的江河湖海,通過機關控制永遠奔流不息。秦始皇的後宮佳麗,只要沒生過孩子的,全部被趕到陵墓中陪葬。而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在殉葬的物品和人員全部安置完畢後,也被強行關進陵墓,沒有一個人活著出來。

趙高以宦官的身份,出任了帝國的郎中令,負責統管宮廷事務。這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加上他在秦二世上台過程起到的關鍵作用,使得趙高很快超越李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派人物。

在趙高的操縱下,一大批皇親重臣遭到殺戮。為了防止兄弟們危及帝位,秦二世更將所有的兄弟全部殺死,連姐妹也不放過。整個皇室家族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生怕某一天災難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所有官吏為了保命都拼命討好新皇帝,普通百姓也恐懼不已。

秦始皇調集七十萬民工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現在驪山陵墓已經交付使用,秦二世便將所有人力都轉移到阿房宮項目上來。同時發動對外戰爭,企圖通過戰爭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一時之間,鹹陽一帶聚集了來自全國的部隊和雜役人員,糧草供應出現短缺,就下令各地向鹹陽運送糧草,而所有負責運送的人員必須自帶幹糧,不許取用鹹陽三百裏以內的糧食。整個國家的緊張程度,比秦始皇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這種情況,李斯也沉不住氣了,多次想勸諫秦二世。沒想到秦二世反將了他一軍,說:“我記得韓非子曾經說過,堯當帝王的時候,住房的台基高不過三尺,屋頂上的茅草都沒有修剪過。他冬天穿一件皮襖,夏天穿一件麻布粗衣,吃的是粗糧,喝的是菜湯,用的是陶器。這樣的生活,連奴才都不如吧?人人都想當天子,可是當天子就是為了過上奴才不如的生活嗎?一個人當了帝王,就是要用天下的一切來滿足自己,這樣才能表現出帝王的尊貴。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過得不舒服,又怎麽可以指望他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