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臥薪嘗膽(第3/4頁)

勾踐自己以各種方法折磨自己,讓自己時刻不忘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和痛苦。他怎樣折磨自己?來看看兩種版本的說法。

按《吳越春秋》:越王念復吳仇非一旦也,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懸膽於戶,出入嘗之,不絕於口。中夜潛泣,泣而復嘯。

簡單翻譯:勾踐日夜想著報仇,困了,就用蓼葉刺激自己的眼睛;腳冷,就用更冷的水去泡。冬天經常抱著冰,夏天總是烤火。門口掛著苦膽,進出都嘗一下。半夜經常哭泣,哭完了還對天長嘯。

基本上,《吳越春秋》比較誇張,勾踐自己神經衰弱也就罷了,估計把後宮所有人都要弄成神經病。

按《國語》: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

簡單翻譯:勾踐苦思冥想怎樣報仇,座位上掛了一個苦膽,時常咬一口,吃飯的時候也要咬一口。經常對自己說:“你忘掉了會稽投降的恥辱了嗎?”

基本上,《國語》比較真實。

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就出於這裏。

不過對於嘗膽,似乎不僅僅是激勵自己的意思。想來嘗糞的陰影總在勾踐心中,揮之不去,嘗膽也是為了壓制異味的心理安慰。

除此之外,勾踐親自下地幹活,夫人親自織布。不是自己種出的糧食就不吃,不是夫人親自織成的布就不穿。同時,宣布整整十年在國內不收賦稅。

看得出來,勾踐復仇的決心遠遠大於當初夫差復仇的決心,同樣也大於伍子胥復仇的決心。

對內,勾踐苦心經營,臥薪嘗膽。對吳國,還要繼續裝孫子,拿出養馬嘗糞的精神來。

勾踐先後向吳王夫差進貢“葛布十萬,甘蜜九樘,文笥七枚,狐皮五雙,晉竹十廋”。同時也繼續賄賂伯嚭,結果吳王夫差一高興,把越國的封地增加到八百裏;再一高興,把越國原來的地盤全部還給了越國,於是,越國的地盤超過了一千裏。

【計然之策】

勾踐很努力,但是,僅僅有努力是不夠的。

兩年過去,越國的變化不算太大。

“大王,這樣下去,報仇大概要五十年了。”範蠡對勾踐說。

“什麽?只怕我也活不了五十年了。”勾踐瞪著眼說,有點急了。

“這樣下去不行。”

“那,那怎麽辦?我都自己下地種田了,還天天嘗苦膽,這都不行,我,我可怎麽辦啊?”勾踐哭喪著臉說。他有報仇的決心,可是真沒有辦法,範蠡這麽說,讓他有些絕望。

“大王,有一個人很有才能,不妨請他來給大王出出主意。”範蠡這人這點好,提出問題的時候,多半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快請來。”勾踐迫不及待地說。

計然,範蠡介紹的這個人叫計然。

計然也不是越國人,是蔡國人,不過,是晉文公的後人,晉國公子都流落在外國,計然的祖輩就到了蔡國。計然原本姓辛,字文子。博學多才,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不過此人性格內向,酷愛山水,不求功名。從蔡國到越國,也不過是遊山玩水。恰好遇上了範蠡,兩人一交談,範蠡大吃一驚,知道這是一個真正的高手,比自己還高的高手。

所以,範蠡把他推薦給了越王勾踐。

“先生請坐,您就是計,計然?”勾踐說話有一點結巴,為什麽?不是因為忘了嘗苦膽,而是覺得眼前這個人不像是個有學問的人。

這也難怪,計然這人外貌平平,甚至看上去有些木訥。

“是。”計然話不多。

勾踐哼哼唧唧沒有再說話,他對計然很失望。這也難怪,範蠡平時滔滔不絕,這與計然的沉默截然不同。

“大王,計然先生大智若愚,外訥內秀,有什麽問題,大王盡管問。”範蠡看見勾踐猶豫,趕緊說。

見範蠡這樣說,勾踐總算對計然有了一點信心。

“計然先生,我回國已經兩年,為了國家的強大,我臥薪嘗膽,甚至自己下地種田,老婆親自織布。可是為什麽不見什麽成效?請先生教我。”勾踐開始提問。

“大王錯了,你親自種地,不會比老農收獲得多;夫人親自織布,也不會比農婦織得好。你們這樣做,不過是做一時的榜樣,遇上天災,就什麽用也沒有了。所以,大王要做大王應該做的事情,你應該去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應時而動,才能讓百姓富裕,國家強大。”計然不拐彎抹角,直接開始批評。

勾踐一愣,再一想,竟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計然先生,您真是一席話點醒夢中人,繼續啊。”勾踐來了精神,說話也客氣了很多。

一旁,範蠡一邊點頭,一邊也聚精會神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