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吳亡

楚國內亂,吳王夫差有了想法。

“我要趁楚國內亂討伐他們,各位看怎麽樣?”夫差提出來,吳國已經很多年不打仗,又想起來了。

“好啊好啊好啊。”伯嚭為首,一致通過,大家只管拍馬屁。

事情就這麽定了。

吳王夫差養了一幫各國來的人,叫做舍人,暫時沒有安排工作,都住在王宮附近一個院子裏。

這天早上,夫差去這個院子看望大家,看見一個叫少孺子的舍人手拿彈弓在那裏轉,衣服弄得很濕。

“喂,你過來,衣服怎麽弄這麽濕?”吳王夫差覺得這人太不注意個人衛生了。

“我早上打鳥,被露水沾濕了。”少孺子回答。

“打著了嗎?”

“剛要打,結果發現一個現象,我正思考呢。”

“什麽現象?”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少孺子說了這樣一番話,意思是:蟬在樹上飲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後面;螳螂準備捕蟬,卻不知道黃雀就在旁邊;黃雀準備吃螳螂,卻不知道我在後面用彈弓瞄著他。我說的這三樣,都是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身後的危險。

“善哉。”吳王夫差說了這兩個字,然後決定不攻打楚國了,因為他知道越國也許正惦記著吳國呢。

這一段,出自《說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就出於這裏。

【笠澤之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很好,但是,螳螂沒有捕蟬的時候,黃雀就不在後面了嗎?

黃雀要吃螳螂,和螳螂捕不捕蟬沒有關系。

吳王夫差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從黃池回來之後,吳王夫差實際上作了反思,他並不認為自己當初放過勾踐就是錯誤的,自己的錯誤在於對外戰爭太頻繁了,國家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才給了越國人機會。

“休養吧。”夫差決定休養生息,於是馬放南山,士兵們都放回家種地去了。

《吳越春秋》記載:“吳王還歸自池,息民散兵。”

那麽,夫差自己幹什麽?跑馬打獵,享受西施並且和西施一同享受。

他不擔心越國嗎?不擔心。

根據駐越國地下辦事處的情報,越王勾踐現在也在跑馬打獵,耽於酒色。

於是,夫差安心地享受生活。

跟夫差一樣,吳國的大臣們也都開始享受生活。

窮兵黷武,固然是不對的;忘記戰爭,也是危險的。

可是,夫差又一次低估了勾踐,低估了越國人。

一切都是範蠡的詭計,他讓勾踐跑馬打獵,但不要真正沉湎在狩獵上;讓勾踐飲酒尋歡,但不要真正沉湎在酒色上;讓勾踐和臣僚們大吃大喝,但不要忘記國家的正事。所有這些,都是做一個假象給夫差。

與此同時,範蠡讓計然想辦法,通過越國的商人在吳國買空賣空,哄擡吳國的糧價,攫取吳國的財富。

所以,盡管吳國不打仗了,卻依然無法恢復元氣。一來是吳王夫差缺乏具體的辦法,二來是越國人在暗中搞鬼。

黃池之會之後四年,吳國竟然年年鬧饑荒,到吳王夫差十八年春天,也就是白公勝叛亂的第二年,越王勾踐決定討伐吳國。

吳越大軍在笠澤(今吳淞江)隔水紮營。

這是吳越兩軍主力在夫椒之戰後的首次對決,雙方都很小心。這一場戰爭,很可能決定今後的命運。

吳軍在失去孫武和伍子胥之後,戰術水平明顯下降。

而越軍由範蠡指揮,戰術水平在吳軍之上。

黃昏時分,範蠡派出上下兩軍分頭去上遊五裏和下遊五裏,悄悄渡河。到下半夜,上下兩軍打著火把,擂鼓前進,夜戰吳軍。

吳軍什麽時候夜戰過?多年不打仗,大家都心慌。

“越軍兩路夾擊我們,趕快,我們分兩路迎擊。”吳王夫差下令,也是慌了,深更半夜的,本來應該固守大營,等待天亮。

吳越兩軍兩側開戰,完全靠火把照明,根本看不清人。因此,雖然吳軍人數多,可是有勁使不上。

這個時候,範蠡命令越軍中軍悄悄過河,之後派遣五千敢死隊襲擊吳軍中軍。為什麽說襲擊?因為沒有擂鼓,完全出其不意。

吳軍中軍受攻,一下子亂了陣腳,這等於被越國人分割包圍了。

吳軍一亂,越軍中軍擂響了戰鼓,隨後沖鋒。

黑夜之中,吳軍被沖得七零八落,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越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包圍。

崩潰,吳軍崩潰。

天亮的時候,滿地的死屍,都是吳軍士兵。

“撤軍。”勾踐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