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吳亡(第3/4頁)

越軍圍城,轉眼圍了三年。

吳王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前473年),闔閭城終於崩潰了,城中的軍民不顧一切,開了城門,蜂擁出來投降。

不投降沒辦法了,城裏早已經斷了糧,別說老鼠,就是死人都給吃光了。

吳王夫差帶領著一幫親信近臣,逃上了姑蘇山。

從會稽山到姑蘇山,造化弄人。

到了這個時候,吳王夫差也只能投降了。

“太宰,太宰呢?”夫差想派伯嚭去,他跟越國人關系好。

伯嚭還在嗎?還在就不是伯嚭了。

沒辦法,夫差只好派王孫雒去向越國投降了。

“大王,過去我們在會稽得罪了貴國。現在越王如果肯赦免我們的話,我們願意臣屬於大王,永永遠遠不敢背叛。”王孫雒說得很悲涼很誠懇,文種在一旁看著,不由想起自己當初在吳軍大營懇求吳王夫差的場景。

看見王孫雒,勾踐突然有點心軟,他跟王孫雒還比較熟,很喜歡他。

“這個……”勾踐有些猶豫,似乎想要答應他。畢竟,仇恨已經過去很多年,而三年圍城消磨掉的不僅是吳軍的士氣,也包括勾踐心頭的仇恨。

“大王,我聽說聖人的成功,由於他能利用天時。得了天時還不成功,上天就轉到相反的方面去了。現在大王遲遲不能決斷,難道忘記了在會稽蒙受的恥辱嗎?忘記了在吳國的三年了嗎?”範蠡一看勾踐要犯糊塗,急忙阻止。

不過,當年吃屎的事情就不好當這麽多人面前說了。

“好吧,你回去吧,我們不接受投降。”勾踐於是拒絕了王孫雒。

雖然被拒絕了,王孫雒還是從勾踐的猶豫中看到了希望。

於是,一次又一次,王孫雒往返於姑蘇山和越軍大營。

王孫雒的措辭越來越謙卑,禮節越來越恭敬,勾踐真有些受不了了,文種則早已經走開了不忍心去看,要不是範蠡在旁邊盯著,早就答應了吳國的求和。

“範先生,你看他們怪可憐的,答應他們吧。”勾踐把範蠡拉到了內室,跟他商量。

“大王,這時候別犯糊塗啊。我問你,誰讓我們一早就上朝,很晚才下班?不是吳國嗎?誰跟我們爭奪三江五湖的利益,不也是吳國嗎?我們辛辛苦苦謀劃了十多年,大王臥薪嘗膽,現在卻要前功盡棄,怎麽可以呢?不能答應他們。”範蠡都說得急了,生怕勾踐出了岔子。

“那,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人家了,你去跟他們說吧。”勾踐知道範蠡是對的,可是怕控制不住自己。

說起來,勾踐也算是性情中人了。

範蠡左手提著鼓,右手拿著鼓槌,出來見王孫雒。

“過去上天給越國降下災禍,讓越國落在吳國的手中,而吳國卻不接受。現在上天叫我們報復吳國。我們大王怎敢不聽從上天的命令,而聽從吳王的命令呢?不好意思,你回去吧。”範蠡說話可不像勾踐那麽猶猶豫豫。

“尊敬的範先生,古人有句話說:‘不要助天作惡。’現在我們吳國的稻和蟹都被我們吃得絕種,您還要助天作惡,不怕遭厄運嗎?”王孫雒急了,他恨死了範蠡,可是還要竭力地壓抑住。

“尊敬的王孫啊,越國在周朝連子爵都混不上,所以只能住在東海岸邊,和黿鼉魚鱉相處,同水邊的蝦蟆共居。我們雖然看上去像個人,實際上跟禽獸沒什麽區別,您說的道理,我們聽不懂。”範蠡懶得跟王孫雒糾纏,幹脆這樣說。

“那好吧,範先生一定要助天為惡,想要遭受厄運,我也沒有辦法。請讓我再見越王一面,向他告辭。”王孫雒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跟範蠡再說下去毫無意義,所以想找勾踐作最後的努力。

“別介,大王已經把這事情委托我了,你要再糾纏,那我就要得罪了。”範蠡發出威脅。

絕望,王孫雒帶著絕望,回了姑蘇山。

王孫雒一走,範蠡沒有通報勾踐,立即下令準備攻打姑蘇山。

戰鼓響起,勾踐才知道越軍要進攻了。

盡管從前勾踐的腦海裏都是在吳國受屈辱的畫面,可是到了這個時候,望著姑蘇山,勾踐卻有些感傷。他想起夫差不管怎樣還是放過了自己,而且後來對自己也不錯,自己回越國之後,吳國也並沒有欺負過越國,可以說還是真心與越國友好的。

“唉,夫差其實是個好人哪。”勾踐心想,他動了惻隱之心。

吳軍就要開始進攻,勾踐知道,一旦戰鬥開始,結果就是玉石俱焚,姑蘇山上將是一片屍體,有夫差的,也會有王孫雒的。

“請範先生。”勾踐突然作了一個決定,派人去請範蠡。

“大王,要不要親自指揮?”範蠡來了,他問,隊伍已經準備好了。

“範先生,不要進攻。雖然不準他們投降,可是我決定給夫差一條生路。”勾踐說。